[发明专利]叶片驱动装置和光学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80140438.7 | 申请日: | 2009-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774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07 |
发明(设计)人: | 披茄·努姆努尔;帕帕斯·哈罗恩司利普特哈昆 | 申请(专利权)人: | 精工精密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3B9/02 | 分类号: | G03B9/02;G03B9/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党晓林;王小东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叶片 驱动 装置 光学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叶片驱动装置和光学装置。
背景技术
公知这样一种装置,该装置用于通过使用具有多个开口的叶片来调节穿过形成在板中的光路开口的光量(见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未审实开平3-42133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了使光路开口和形成在叶片侧面中的各个开口重叠,形成在叶片侧面中的多个开口必须对准叶片的运动方向。此外,叶片围绕给定的支点旋转。因此,多个开口必须设置在围绕给定支点的弧线上。这样,由于开口的位置被限定,因此会使叶片的尺寸增大。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尺寸减小的叶片的叶片驱动装置,以及一种包括所述叶片驱动装置的光学装置。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叶片驱动装置,该叶片驱动装置包括:具有光路开口的板;具有多个开口的叶片;第一驱动源,该第一驱动源摆动所述叶片以使其朝向和远离所述光路开口运动;以及第二驱动源,该第二驱动源改变所述叶片的摆动支点相对于所述板的位置。
所述叶片的所述摆动支点可以改变,从而形成在所述叶片中的所述多个开口可以不处于围绕相同支点的弧线上。这提高了形成在所述叶片中的所述多个开口的布置的自由度,从而能够在不增大所述叶片的尺寸的情况下设定所述开口的位置。
此外,一种包括上述叶片驱动装置的光学装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包括尺寸减小的叶片的叶片驱动装置,以及一种包括所述叶片驱动装置的光学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叶片驱动装置的正视图;
图2是叶片的说明性视图;
图3是在第一光圈状态下的叶片驱动装置的正视图;
图4是在第二光圈状态下的叶片驱动装置的正视图;
图5是在第三光圈状态下的叶片驱动装置的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用在光学装置中的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叶片驱动装置的正视图。叶片驱动装置1用作光圈装置,该光圈装置用于调节进入安装在光学装置中的摄像元件(未示出)中的光量。叶片驱动装置1包括板10、叶片30以及电磁致动器50a和50b。
板10在其中央部分处设置有光路开口11,来自物体侧的光穿过该光路开口11。叶片30能够朝向和远离光路开口11移动。叶片30围绕用作摆动支点的给定位置摆动。在图1中,叶片30布置在板10的前侧。叶片30具有三个开口31至33。开口31至33中的每个均小于光路开口11。此外,开口31至33的尺寸按此顺序变小。光路开口11与开口31至33中的任意一个重叠,由此减少穿过光路开口11的光量。此外,在叶片30从光路开口11后退的状态下,穿过光路开口11的光量最大。将穿过光量最大的状态称为完全打开状态。将开口31与光路开口11重叠的状态称为第一光圈状态。将开口32与光路开口11重叠的状态称为第二光圈状态。将开口33与光路开口11重叠的状态称为第三光圈状态。图1示出了处于完全打开状态下的叶片驱动装置1。
由虚线表示的电磁致动器50a和50b设置在板10的后侧中。电磁致动器50a和50b用作叶片30的驱动源。电磁致动器50a相当于第一驱动源。电磁致动器50b相当于第二驱动源。电磁致动器50a摆动叶片30。电磁致动器50b改变叶片30的摆动支点。具体地说,电磁致动器50a包括:转子51a,该转子51a被可旋转地支撑;以及传送部58a,该传送部58a被固定到转子51a并且将转子51a的旋转力传递到叶片30。转子51a相当于第一转子。传送部58a相当于第一传送部。传送部58a从转子51a径向向外突出,并且与形成在叶片30中的凸轮槽39a接合。具体地说,在传送部58a的一端设置有驱动销59a,该驱动销59a沿着光轴方向突出并且与凸轮槽39a接合。此外,板10设置有避让槽19a,该避让槽19a具有弧形形状并且避让驱动销59a的运动。另外,在各个附图中避让槽19a均以实线示出。转子51a的旋转使驱动销59a在给定的范围内摆动,于是驱动销59a在避让槽19a中运动。驱动销59a在避让槽19a中的运动使叶片30围绕作为中心的给定位置摆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精工精密株式会社,未经精工精密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8014043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