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刺针筒有效
| 申请号: | 200980140090.1 | 申请日: | 2009-10-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768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07 |
| 发明(设计)人: | 长尾章生;宫田晃治 | 申请(专利权)人: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A61B5/151 | 分类号: | A61B5/151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葛飞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刺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穿刺装置的刺针筒(puncture needle cartridge),其用于验血的采血,例如血糖测量。
背景技术
用于采血各种穿刺装置以及与其一起使用的任意用途的柳叶刀一直按着惯例开发。对于这样的穿刺装置,存在这样的风险,在将柳叶刀安装到穿刺装置/从穿刺装置拆卸下来时,使用者可能偶然地在从柳叶刀的一端暴露的刺针上戳破他/她的手指。考虑到上面的问题,已经开发了这样的刺针筒,其包括适合于包封刺针的帽,消除了直接接触刺针的危险,并且允许柳叶刀连接到穿刺装置以及从穿刺装置拆卸柳叶刀(例如,见专利文献1和2)。
这样的刺针筒包括柳叶刀主体和与柳叶刀主体可分开的保护帽,其中该柳叶刀主体包括在一端上的刺针和在另一端上的夹紧单元。夹紧单元用于将刺针筒夹设到穿刺装置上。每个刺针筒使用时连接到穿刺装置且使用后拆卸下来。在穿刺前,保护帽从柳叶刀主体上扭断。
引用列表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提前公开No.2000-245717
专利文献2:国际公开No.WO 2006/118224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这样的传统刺针筒在从柳叶刀主体上扭断保护帽后用于穿刺。然而,如果刺针筒在穿刺或者处置后用保护帽重新盖上(保护帽返回到刺针筒上),则难于确定是否该刺针筒是使用过的还是没有使用过的。因此,存在使用过的针被错误地重新使用的可能性。如果使用过的针被错误地重新使用,是有问题的,即存在传染疾病的危险。
本发明考虑到上述问题而提出,并且由于穿刺后用保护帽重新盖上则难于确定是否刺针筒是使用过的或者没有使用过的,本发明的目标为提供一种能够防止使用过的柳叶刀重新使用的刺针筒。
问题的解决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刺针筒包括:刺针,适合于穿刺皮肤;柳叶刀主体,适合于覆盖且保护该刺针尖端的一部分或者全部;刺针固定器,构造为圆柱形状,设置在柳叶刀主体的外圆周表面上,以允许柳叶刀主体运动在刺针的轴向方向上,并且提供有开口,允许刺针通过其突出;以及保护帽,适合于覆盖且保护该开口,并且构造为与刺针固定器可分开,其中该保护帽包括适合于在保护帽连接到刺针固定器时覆盖开口的基座和从基座朝着刺针固定器突出且其梢端部分设置为彼此面对的一对凸起壁,凸起壁的梢端部分在保护帽连接到刺针固定器时夹着刺针固定器,并且在保护帽与刺针固定器分开后,凸起壁的梢端部分之间的间隔变得小于刺针固定器的外径。
根据本发明的刺针筒包括:刺针,适合于穿刺皮肤;柳叶刀主体,适合于覆盖且保护刺针的尖端的一部分或全部;刺针固定器,构造为圆柱形状,设置在柳叶刀主体的外圆周表面上,从而允许柳叶刀主体运动在刺针的轴向方向上,并且提供有允许刺针通过其突出的开口;以及保护帽,适合于覆盖且保护开口,并且构造为与刺针固定器可分开,其中保护帽包括适合于在保护帽连接到刺针固定器时覆盖开口的基座、从基座朝着开口突出的轴以及安装在轴上且适合于通过在开口中伸展而邻接刺针固定器中的开口的内圆周表面的臂,并且臂的尖端之间的间隔大于刺针固定器中开口的内径,而在臂容放在开口中时通过弹性变形而减小。
根据本发明的刺针筒包括:刺针,适合于穿刺皮肤;柳叶刀主体,适合于覆盖且保护刺针的尖端的部分或全部;刺针固定器,构造为圆柱形状,设置在柳叶刀主体的外圆周表面上,从而允许柳叶刀主体运动在刺针的轴向方向上,并且提供有允许刺针通过其突出的开口;以及保护帽,适合于覆盖且保护开口,并且构造为与刺针固定器可分开,其中刺针固定器包括形成在开口的圆周表面上的第一配合件,保护帽包括在连接时适合于覆盖开口的基座、从基座朝着开口突出的轴以及形成在轴的外圆周表面上且适合于与第一配合件配合的第二配合件,并且第一配合件和第二配合件响应趋于将保护膜与柳叶刀主体分开的动作通过弹性变形彼此可分开地配合,并且包括各自的凹口表面,适合于响应趋于将保护帽连接到柳叶刀主体的重新盖上的动作而失去配合。
根据本发明的穿刺装置适合于采用针穿刺皮肤,并且包括用于利用针穿刺皮肤的穿刺按钮,其中根据本发明提供有防止重新盖上功能的上述任何一个刺针筒可拆卸地连接到穿刺装置,并且所述穿刺装置在压下穿刺按钮时采用连接的刺针筒穿刺皮肤。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未经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8014009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