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橡胶组合物无效
| 申请号: | 200980139883.1 | 申请日: | 2009-08-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771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07 | 
| 发明(设计)人: | 佐藤克隆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 
| 主分类号: | C08L21/00 | 分类号: | C08L21/00;C08K3/06;C08K5/46;C08L7/00;C08L9/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李茂家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橡胶 组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包含特定次磺酰胺类(sulfonamide-based)硫化促进剂的橡胶组合物,更特别地,涉及可优选用于重型充气轮胎(heavy duty pneumatic tire)的橡胶组合物。
背景技术
在橡胶制品如汽车用轮胎、传送带和软管等中,迄今为止,除了强度之外,还期望具有各种高的特性。特别地,在用于重型充气轮胎的情况下,为了加强耐久性如耐热性和抗龟裂性等同时维持橡胶的高弹性的目的,使用将反式聚丁二烯添加至橡胶组合物的方法。
例如,专利文献1公开了其中配混反式聚丁二烯和N,N′-二苯基甲烷双马来酰亚胺从而即使通过长时间硫化步骤也维持高弹性和此外抗龟裂性等也优良的橡胶组合物。此外,专利文献2公开了其中通过配混除了反式聚丁二烯和双马来酰亚胺之外的炭黑来抑制橡胶的劣化并且当用于低断面重型充气轮胎时能够发挥出优良的运行性能的橡胶组合物。在两种情况下,认为反式聚丁二烯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改进抗龟裂性。
另一方面,频繁使用通过用橡胶组合物覆盖金属补强材料如钢丝帘线等以补强橡胶来改进强度和耐久性而形成的复合材料。如果想要将金属粘合至橡胶,已知同时进行橡胶和金属之间结合的方法,即,直接硫化粘合法(direct vulcanization adhesion method)。在此情况下,有用的是将赋予硫化反应以迟效性(delayed effectiveness)的次磺酰胺类硫化促进剂用于同时进行橡胶的硫化和橡胶与金属之间的结合。例如,在商购可得的次磺酰胺类硫化促进剂中,目前已知N,N′-二环己基-2-苯并噻唑次磺酰胺(下文中简写为″DCBS″)作为最赋予硫化反应以迟效性的硫化促进剂。当进一步需要迟效性时,将次磺酰胺类硫化促进剂与延迟剂(retarder)如N-(环己基硫代)邻苯二甲酰亚胺(下文中简写为″CTP″)一起使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A-2003-63205
[专利文献2]JP-A-2005-290024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还存在改进的空间。例如,当将如上所述的反式聚丁二烯与常规硫化促进剂一起配混时,因为门尼粘度过度上升,所以存在不能实现良好的混炼操作的趋势,并且认为不会赋予有利的门尼焦烧时间。此外,当将常规硫化促进剂与如上所述的延迟剂一起使用时,其不利地影响依赖于延迟剂的配混量的硫化橡胶的物理性质,并导致引起硫化橡胶外观的劣化和不利地对粘合性施加影响的喷霜(blooming)的问题。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如下高弹性橡胶组合物:通过使用具有等于或大于DCBS的延迟效果的硫化促进剂而不使用有可能引起硫化后橡胶性质劣化和例如喷霜等问题的延迟剂如CTP而具有良好的加工性同时防止橡胶性质的劣化并且其抗龟裂性优良。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人已发现用于解决上述问题的橡胶组合物,所述橡胶组合物在采用特定次磺酰胺类硫化促进剂的同时防止橡胶性质的劣化并能够赋予良好的加工性和抗龟裂性,结果已完成本发明。
即,本发明的橡胶组合物的特征在于,其包括橡胶组分、由式(I)表示的次磺酰胺类硫化促进剂、反式聚丁二烯和硫磺。
[化学式1]
(在式(I)中,R1为具有3-12个碳数的支链烷基,R2为具有1-10个碳数的直链烷基或具有3-10个碳数的支链烷基,R3-R6独立地为氢原子、具有1-4个碳数的直链烷基或烷氧基或者具有3-4个碳数的支链烷基或烷氧基并且可相同或不同,以及n为0或1,和x为1或2。)
期望以基于100质量份橡胶组分为0.1-10质量份的量包括次磺酰胺类硫化促进剂。
此外,反式聚丁二烯优选具有反式量为82-98%,并且反式聚丁二烯的重均分子量(Mw)优选为10000-150000。
另外,期望以基于100质量份橡胶组分为1-20质量份的量包括反式聚丁二烯。
此外,期望以基于100质量份橡胶组分为0.3-10质量份的量包括硫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普利司通,未经株式会社普利司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8013988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