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非耦合多核光纤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980139370.0 申请日: 2009-10-02
公开(公告)号: CN102171596A 公开(公告)日: 2011-08-31
发明(设计)人: 国分泰雄;小柴正则;盛冈敏夫 申请(专利权)人: 国立大学法人横滨国立大学;国立大学法人北海道大学
主分类号: G02B6/04 分类号: G02B6/04
代理公司: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代理人: 许静;郭凤麟
地址: 日本神*** 国省代码: 日本;JP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耦合 多核 光纤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高密度空间复用传输的多核光纤。

背景技术

历来在研究多模光纤,提出了用于消除因模组延迟差引起的传输带宽限制的各种办法。其一,提出分离模组后以电的方式均衡组延迟差(非专利文献1)。其后,从在阶梯折射率光纤中模传播角大体与模次数对应而提出angulardivision multiplexing(非专利文献2),进而在2006年提出对于分布折射率光纤应用几乎相同的概念的mode group diversity multiplexing(非专利文献3)。在这些文献中记载的光纤都不作为用正交函数系表示各固有模的独立的传输信道而利用,而是作为模组来利用传播角的差进行复用和去复用,传输带宽不及单模光纤。亦即不是把传输容量提高到极限的技术。

另外,非专利文献4谈到了使多模光纤的各模与传输信道对应的模分复用。

另外,用光子晶体光纤实现现有的使用同种核的非耦合多核光纤的技术公知有非专利文献5。

另外,在非专利文献6中公开了把传播常数不同的两个核之间的串扰量抑制在规定值以下的技术。

非专利文献1:末松安晴、古屋一仁,“多姿態誘電体光導波路の屈折率分布と群遅延特性”,電子通信学会論文誌,Vol.57-C,no.9,pp.289-296(1974)

非专利文献2:R.C.Stearns,C.K.Asawa,S-K Yao,“Anfular DivisionMultiplexing for Fiber Communication Using Graded-Index Rod Lenses”,J.Lightwave Technol.,vol.LT-4,no.2,pp.358-362(1984)

非专利文献3:C.P.Tsekrekos,M.de Boer,A.Martinez,F.M.J.Wille ms,A.M.J.Koonen,“Temporal Stability of a Transparent Mode Group DiversityMultiplexing Link”,Photon.Technol.Lett.,vol.18,no.23,pp.2484-2486(2006)

非专利文献4:Martin Feldman,Ramachandran,Vaidyanathan,and AhmedEI-Amawy,“High speed,High Capacity Bused Interconnects Using Optical SlabWaveguides”,Lect.Notes Comput.Sci.,vol.1586,pp.924-937(1999)

非专利文献5:今村勝德、武笠和則、杉崎隆一、味村裕、八木健,“超大容量伝送用マルチホ一リ一フアイバに関すゐ検討”,2008年電子情報通信学会通信ソサエテイ大会,B-13-22(2008)

非专利文献6:吉川浩、山本雄三、大野豊,“加入者線路用非对称2コア形单-モ一ドフアイバの数値解析”,電子情報通信学会論文誌C-1 Vol.J74-C-1 No.9pp307-312 1991年9月

非专利文献7:S.Inao,T.Sato,H.Hondo,M.Ogai,S.Sentsui,A.Otake,K.Yoshizaki,K.Ishihara,and N.Uchida,“High density multi-core-fiber cable”,Proceedings of the 28th International Wire & Cable Symposium(IWCS),pp.370-384,1979

非专利文献8:B.Rosinski,J.W.D.Chi,P.Grasso,and J.L.Bihan,“Multichannel transmission of a multicore fiber coupled with Vertically-Coupled-Surface-Emitting Lasers”,J.Lightwave Technol.,vol.17,no.5,pp.807-810,1999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立大学法人横滨国立大学;国立大学法人北海道大学,未经国立大学法人横滨国立大学;国立大学法人北海道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8013937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