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线通信改善片体、无线通信用IC标签、无线通信用IC标签的制造方法、信息传递介质及无线通信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0980138612.4 | 申请日: | 2009-09-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719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31 |
| 发明(设计)人: | 佐藤真一;吉田隆彦;岛井俊治;松下正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田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H04B5/02 | 分类号: | H04B5/02;G06K19/07;H01Q1/40;H01Q15/14 |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王成坤;胡建新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无线通信 改善 ic 标签 制造 方法 信息 传递 介质 系统 | ||
1.一种无线通信改善片体,通过配置无线IC标签或者无线IC标签结构体来改善无线IC标签的无线通信特性,其特征为,
层叠有:
第一衬垫,具有在不接线的状况下配置无线IC标签或者无线IC标签结构体的配置面;
辅助天线,设置于第一衬垫的与上述配置面相反一侧的面上;以及
第二衬垫,隔着辅助天线,设置于与第一衬垫相反一侧;
在上述辅助天线上设置调整部,该调整部由孔或者切槽构成,调整无线IC标签的共振频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改善片体,其特征为,
上述辅助天线具备单个或者多个导体层,该导体层的至少某1个是对在上述无线通信中使用的电磁波产生共振的共振层。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改善片体,其特征为,
上述辅助天线具备在平面方向或者层叠方向上所分割的多个导体层,多个导体层的至少某1个是对在上述无线通信中使用的电磁波产生共振的共振层。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通信改善片体,其特征为,
在上述第二衬垫的与辅助天线相反一侧还设置背面导体层。
5.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通信改善片体,其特征为,
在上述第二衬垫的与辅助天线相反一侧还设置背面导体层,该背面导体层与辅助天线具备的导体层相同,或者比辅助天线具备的导体层大。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无线通信改善片体,其特征为,
上述调整部包括上述第一衬垫、上述第二衬垫、上述辅助天线及上述背面导体层而构成,通过变更它们的材质、形状及配置来调整共振频率。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通信改善片体,其特征为,
上述调整部的孔或者切槽被设置为,在配置了上述无线IC标签或者无线IC标签结构体时,至少与上述无线IC标签或者无线IC标签结构体具备的IC芯片或者电抗载荷部相对。
8.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通信改善片体,其特征为,
上述第一衬垫及上述第二衬垫的至少某1个由发泡体构成。
9.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通信改善片体,其特征为,
由电介体材料覆盖外表面的一部分或者全部。
10.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通信改善片体,其特征为,
上述配置面及与上述配置面相反一侧的面中的至少某1个面具有粘着性或者粘接性。
11.一种无线通信用IC标签的制造方法,在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无线通信改善片体的配置面上配置无线IC标签或者无线IC标签结构体,来制造无线通信用IC标签,其特征为,
按照无线IC标签的通信频率,来决定无线IC标签或者无线IC标签结构体相对于上述无线通信改善片体的上述调整部的配置位置,在决定出的配置位置上配置无线IC标签或者无线IC标签结构体。
12.一种无线通信用IC标签,其特征为,
在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通信改善片体的配置面上配置了无线IC标签或者无线IC标签结构体,或者在无线通信改善片体上耦合有IC芯片。
13.一种信息传递介质,其特征为,
组装有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通信改善片体或者权利要求12所述的无线通信用IC标签。
14.一种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为,
使用权利要求12所述的无线通信用IC标签或者权利要求13所述的信息传递介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田株式会社,未经新田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80138612.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单载波和OFDM传输的代码和前导码
- 下一篇:空调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