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层成形品的制造方法及用于多层成形品的成套模具有效
| 申请号: | 200980137067.7 | 申请日: | 2009-09-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593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17 |
| 发明(设计)人: | 西村刚;冈部贵广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写真印刷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B29C45/16 | 分类号: | B29C45/16;B29C33/12;B29C45/14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王轶;李伟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多层 成形 制造 方法 用于 成套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由多种树脂复合成形而成的多层成形品的制造方法及该方法使用的成套模具。
背景技术
作为与多层成形品相关的发明有下述的专利文献1。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发明中,实施如下的一系列工序:将可动型(模腔型)合模到凹部中设置了事先已成形的透明的表层材的第1固定模具(第1芯型),通过第1浇口注射第1树脂而在表层材的背面成形出一次成形品,并进行一次开模,将一次成形品保持在可动型的同时使第2固定型(第2芯型)滑动移动到可动型,并使第2固定型和可动型合模,通过第2浇口注射第2树脂而在一次成形品的背面成形出二次成形品,再次进行开模,将得到的多层成形品从模具中取出。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能够在透明的表层材的背面使一次成形品和二次成形品成为层叠状态,所以通过对一次成形品和二次成形品中的任意一方进行着色,从而能够隐藏主体的内部,另外,一次成形品也采用透明的材质,能够使下面的二次成形品成为被透视的形态。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66834号公报
然而,通过研究模具的形状或注入的工序,也能够在第1树脂层和第2树脂层之间,以嵌入状设置事前已成形的中间层。例如,若配置在中间层的背面的一次成形品采用透明的材质,并且在中间层配置适当的颜色或图样,则能够穿过一次成形品视觉确认中间层的颜色或图样,从而能够提供具有进深感的外观设计,成为美观性良好的产品。即使在中间层没有颜色或图样,由于一次成形品、中间层和二次成形品这三层层叠,所以物理上的强度增加,耐久性提高。
另外,在一次成形品和二次成形品之间设置中间层的结构中,在第2树脂的注入时,第2树脂的热不直接向一次成形品传递而以被中间层缓冲的状态传递,从而发挥了抑制一次成形品因从第2树脂受到的热再熔融而变得不均匀的现象的效果。
但是,在一次成形品和二次成形品之间设置具有图样的中间层(装饰层)时,在二次成形的树脂注入时,会发生中间层因热再熔融的现象即所谓的浇口转移。所谓浇口转移是指,高温(250℃~280℃)的二次成形的树脂与中间层接触时,该树脂的热向中间层传递,但该热因一次成形品的隔热效果而难以向模具传递,从而中间层成为高温并熔融,图样流动地变形的现象。
另外,一次成形品再熔融的现象,无法单纯地通过只在一次成形品和二次成形品之间设置中间层来充分地阻止,为充分地阻止,需要使一次成形品增厚,从而还存在不能够使多层成形品的厚度充分小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研发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多层成形品的制造方法及这样的多层成形用模具,向在与第1树脂层热粘结的中间层的另一表面配置的模腔注入树脂来形成第2树脂层时,能够抑制中间层的浇口转移的现象,或者能够更有效地抑制一次成形品的再熔融。
本发明的多层成形品的制造方法的第一特征结构是,该多层成形品具有夹着中间层而配置的第1树脂层及第2树脂层,其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
具有:
第1工序,在该工序中提供所述第1树脂层热粘结在所述中间层的一个表面而成的一次成形品;
第2工序,在该工序中向配置在所述中间层的另一表面的模腔注入树脂而形成所述第2树脂层,
在所述中间层或所述第1树脂层的外周部,形成有向多层成形品的外部突出、且与所述一次成形品的支承型抵接的突出片,
在所述第2工序中,所述树脂经由面向所述突出片的流路而被注入所述模腔。
另外,本发明的多层成形用模具的第一特征结构是,
一种成套模具,其使用于如下的多层成形品:具有夹着中间层配置的第1树脂层及第2树脂层,其特征在于,
具有:第1模具,其能够对所述第1树脂层热粘结在所述中间层的一个表面而成的一次成形品进行支承;第2模具,其在所述中间层的另一表面侧形成用于所述第2树脂层的模腔,
所述第1模具具有支承部,该支承部在所述第1模具和所述第2模具合模时,对形成在所述中间层或所述第1树脂层的外周部的突出片进行支承,
用于向所述模腔注入树脂的流路被设置成包含面向所述突出片的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写真印刷株式会社,未经日本写真印刷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8013706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