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饮用水处理设备及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0980136763.6 | 申请日: | 2009-07-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595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17 |
| 发明(设计)人: | 朱迪·D·奥尔森;罗伯特·J·洛依特;马克·R·斯托佛;本杰明·P·威廉姆斯 | 申请(专利权)人: | 3M创新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2F1/28 | 分类号: | C02F1/28;B01D35/28;B01D35/00;C02F103/02 |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梁晓广;关兆辉 |
| 地址: | 美国明***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饮用 水处理设备 方法 | ||
背景技术
人们通用的操作为:搬运饮用水容器并从可用(如公共)饮用水源(饮水机、饮水龙头等)向容器中注入或重新注入水。通常,人们可能希望改善此类水在味道、气味、颜色等方面的感官质量。
发明内容
本文公开了这样一种设备及方法:可以用于接纳来自水源的一定体积饮用水并处理该一定体积水从而改善该水的可察觉的或真实的感官质量,以使其之后包括经处理的水,从而可随意使用或消费该水。
该设备包括能够容纳一定体积水的容器以及容器中能够清除可能存在于水中的某些不可取物质的至少一部分的捕集元件。此类不可取物质可能包括潜在影响水的味道、气味和/或颜色的任何物质。捕集元件包括能够清除此类不可取物质的至少某些部分的吸附剂介质,并可以包括(例如)活性炭、活性炭织物等。
在本文所公开的设备和方法的使用中,一定体积水被储存于容器中,之后一定体积水的至少一部分透过捕集元件使得透过捕集元件的至少一些水以紧密接触吸附剂介质的方式透过吸附剂介质,从而将水中存在的任何不可取物质的至少一部分从水中除去。在具体实施例中,一定体积水的至少一部分不止一次透过捕集元件以经历多次(例如至少两次)顺序透过捕集元件。在其他实施例中,该一定体积水的至少一部分以往复式方式顺序透过捕集元件使得一些水从相反方向经历多次顺序透过捕集元件。
在各种实施例中,可以通过移动捕集元件透过一定体积水来实现水透过捕集元件;或者,可以通过保持捕集元件静止并移动水透过捕集元件来实现水透过捕集元件。
在其他实施例中,选择的吸附剂介质具有低压降和/或设备中提供至少一个旁通孔。此类布置可以使得水在不采用无法接受的高压降的条件下由本文所述的设备处理;即不需要过大的力使一定体积水透过捕集元件。此类旁通孔在存在的情况下,可以使得一定体积水的一部分在不透过吸附剂介质的情况下透过捕集元件的外侧和/或透过捕集元件。
本文所述的设备和方法不同于通过使水以单一通道单方向流经吸附剂介质的处理一定体积水的常规方法(即从一定体积水中去除不可取物质的至少一部分)。此方法可能需要施用很大的力才能使水以足够的流量透过介质。本文所公开的设备的设计相反,使得仅一定体积水的这些部分可易于通过相对较低的力(例如,可以通过操作者的手工操作实现)透过吸附剂介质,并且在一定体积水透过捕集元件时分别得到处理。然而,设计设备使得可以实现连续多次通过(例如在短时间内)。因此,可以将一定体积水储存于容器中并可使水多次透过捕集元件以处理水从而改善水可察觉的感官质量。
在具体实施例中,提供的捕集元件为能够穿过容器中的一定体积水的至少一部分来回移动多次的可移动捕集元件。
因此在一个方面,本文公开了处理一定体积水的设备,该设备包括:限定适于容纳一定体积水的内部体积的容器;在容器的内部体积内,捕集元件包括厚度和第一及第二主边,并且包括活性炭吸附剂介质,其中捕集元件被设置用于穿过一定体积水的至少一部分重复移动。
因此在另一方面,本文公开了处理水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提供包括限定适于容纳一定体积水的内部体积的容器和包括厚度和第一及第二主边并包括吸附剂介质的捕集元件的设备;将一定体积水储存于容器的内部体积中;以及使一定体积水的至少一部分从捕集元件的一个主边到捕集元件的另一个主边至少两次透过捕集元件。
通过下文对示例性实施例的具体描述,将更充分地理解本发明的这些和其他特征和方面。应当理解,前述说明和以下的详细说明是示例性的,并且不是对本说明的限制。
附图说明
图1为示例性饮用水处理设备的侧剖视图。
图2为示例性捕集元件的侧剖视图。
除非具体指出,否则附图和图中的要素均未按比例绘制。在附图中,始终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结构。尽管在本公开中可能使用了例如“顶部”、“底部”、“上面”、“下面”、“上方”、“下方”、“前部”、“背部”、“第一”、“第二”的术语,但应当理解,除非本文指出,这些术语仅在其相对含义下使用。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3M创新有限公司,未经3M创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8013676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