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灭除昆虫的纺织品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980135441.X 申请日: 2009-10-19
公开(公告)号: CN102149860A 公开(公告)日: 2011-08-10
发明(设计)人: O·斯考弗曼德 申请(专利权)人: 智能昆虫控制公司
主分类号: D01F1/10 分类号: D01F1/10;D01F6/46;A01N25/34;D02G3/04;D03D15/00
代理公司: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代理人: 李华英
地址: 法国卡斯*** 国省代码: 法国;FR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昆虫 纺织品
【说明书】:

发明领域

本发明涉及经改善的纺织品,其包含杀昆虫剂和灭除昆虫的至少另一种其它活性成分,并且其特别在克服或预防杀昆虫剂抗性方面与仅含一种用于灭除相同昆虫的杀昆虫剂的纺织品相比更加有效。

背景技术

疟疾是由原生动物寄生物(疟原虫属(genus Plasmodium))引起的媒介传播的传染性病害。最严重形式的病害是由镰状疟原虫(Plasmodium falciparum)和间日疟原虫(Plasmodium vivax)引起的,但是其它有关种类(卵形疟原虫(Plasmodium ovale),三日疟原虫(Plasmodium malariae),和某些情况下诺氏疟原虫(Plasmodium knowlesi))也能够感染人类。该类人类-病原性疟原虫种类通常称为疟疾寄生物。

在上个十年期间,经拟除虫菊酯(杀昆虫剂)处理的蚊帐成为在许多流行疟疾的非洲国家预防疟疾的主要方法。长期持续杀昆虫(此后LLIN)网帐是在工厂水平用杀昆虫剂处理的网帐,其中将杀昆虫剂涂覆于纱外围或掺入纱中。所述网帐一般耐多次洗涤并且其生物学活性与网帐本身持续同样长时间(聚酯纱为2-3年和聚乙烯纱为4-5年)。床帐的用途是预防传播的预防工具,传播是指人类被疟疾原生动物寄生物感染而蚊自感染的人获得寄生物。如果蚊存活足够时间,则寄生物在蚊内发展并将在10-14天之后的下次吸血期间转移。如果人类使用网帐例如床帐,则蚊接触杀昆虫性网帐并由此接受致死剂量的杀昆虫剂。因此蚊子死亡而从未接触人类,而感染得到预防。由于具有接触-刺激性效果,拟除虫菊酯的额外效果是某些蚊将避开网帐。该效果甚至可以在某种程度上防止蚊进入使用拟除虫菊酯网帐的房间。

熟知的是,昆虫在杀昆虫逆境下可以发展出抗性。

对拟除虫菊酯发展出的抗性机理之一是所谓的击倒抗性(kdr)。在西非,导致拟除虫菊酯击倒的基因(kdr基因)在冈比亚按蚊(Anopheles gambiae)(携带疟疾寄生物的蚊)中变得广泛(N’Guessan等人,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 cdc/eid 13卷2期)。现有的许多文献公开指出按蚊对用于上述LLIN床帐的拟除虫菊酯类杀昆虫剂和更特别的溴氰菊酯和氯菊酯的抗性发生率增加。除kdr的其它机理能够牵涉例如氧化酶。由于增加的杀昆虫抗性,LLIN床帐在预防疟疾的效果变得更差。因此,正开发新的策略。

一种推荐方法是使用两种具有不同的杀昆虫抗性机制的杀昆虫剂。这可以例如是氨基甲酸酯类(有机磷酸酯基团)的杀昆虫剂与拟除虫菊酯(例如溴氰菊酯或氯菊酯)相组合。P.Guillet等人在2001年3月公开了(Medical and Veterinary Entomology 15(1),105-112)在所谓的‘二合一’处理的蚊帐中将拟除虫菊酯和氨基甲酸酯组合的手段。该文章描述如何能够将这两种杀昆虫剂施用至床帐的不同部分。目标主要是克服目前推荐用于疟疾控制意图的拟除虫菊酯-浸渍型床帐的某些局限。

除了开发拟除虫菊酯依耐性的替代品,作者还致力于抵消拟除虫菊酯对蚊的刺激性效果(兴奋驱避性)并消除拟除虫菊酯的抗性。该手段利用推定的蚊寻找宿主行为:遭遇由悬挂于床上方的网帐时,蚊可以由上自下探索网帐。因此,如果在靠上部分用残余的非刺激性杀昆虫剂(氨基甲酸酯或有机磷酸酯)处理并且在较低部分用拟除虫菊酯处理,则网帐能更为有效。顺序暴露于具有不同作用模式的不同杀昆虫剂等效于用混合物作为治理杀昆虫剂抗性的潜在方法。

作者所用的方法是床帐用联苯菊酯(拟除虫菊酯类杀昆虫剂)和氨基甲酸酯(有机磷酸酯类杀昆虫剂)来预处理未经处理的聚酯纺织品床帐。如作者所描述,聚酯床帐在下半部分用残余的拟除虫菊酯(联苯菊酯50mg/m2或溴氰菊酯25mg/m2)预处理而在上半部分用氨基甲酸酯(丁硫克百威300mg/m2)以最小化与网帐用户的接触。用这些′二合一′处理网帐的未重复实例对野生蚊进行现场测试,用未经处理的网帐和经各杀昆虫剂单独处理的床帐进行比较,所述杀昆虫剂包括50mg/m2溴氰菊酯的耐洗涤配制剂。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智能昆虫控制公司,未经智能昆虫控制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8013544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