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接头单元有效
| 申请号: | 200980134762.8 | 申请日: | 2009-09-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441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03 |
| 发明(设计)人: | 小峰毅;土居正幸 | 申请(专利权)人: | 比谷阿尔法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M11/14 | 分类号: | F16M11/14;F16C11/06;F16C11/10 |
| 代理公司: | 隆天国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72003 | 代理人: | 郭晓东;马少东 |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接头 单元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保持件、臂状物和锁止机构的接头单元,所述臂状物具有容置于该保持件中的接头部,所述锁止机构通过将所述接头部压接于所述保持件的内表面,从而将所述臂状物以任意的转动角度固定。
背景技术
作为与如上所述般构成的接头单元相关的文献存在有专利文献1,作为与压接相关的技术存在有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技术。
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结构:将形成在球形接头的基部16上的球头部21以防脱离的状态容置在壳体17的内部,使与球头部21一体形成的颈部22向壳体17的外部突出,进而,将来自保持部11所具备的螺杆19的压力从壳体17的内部的连接物18传递给球头部21,该球头部21压接在壳体17的内表面,从而能够任意地固定基部16相对于壳体17的旋转角。
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如下结构:具有三个紧握部11A、11B、11C,所述三个紧握部11A、11B、11C与被紧握物100的圆筒形外周面101相抵接,并向被紧握物100的中心方向变形,从而握紧被紧握物100;具有第一部件21、可转动地连接在第一部件21两侧的板状的第二部件22A、22B,以及配设在该第二部件22A、22B的端部的圆筒部件23A、22B;在圆筒部件23A与紧握部11A之间配置球26;具有外螺纹部件43,其将用六角扳手40进行操作而产生的压力作用于第一部件21。
该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如下要点:将第二部件22A与第二部件22B以弯曲状容置在弯曲部件容置孔33内,旋转操作外螺纹部件43,使来自外螺纹部件43的压力作用于第一部件21,来自该第一部件21的力使第二部件22A与圆筒部件23产生位移,其结果,以三个紧握部11A、11B、11C压接并握紧被紧握物100。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特开2004-52911号公报(段落编号〔0010~0024〕,图3、图4)
专利文献2:JP特开2006-123105号公报(段落编号〔0017~0031〕,图1~图3)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专利文献1所述的球形接头通过缩小构成筒状的壳体(本发明的保持件)的端部的直径,从而形成球头部(本发明的接头部)的防脱离部。并且,当固定基部(本发明的臂状物)的旋转角时,使来自螺杆(本发明的锁止机构的一部分)的按压力从连接物作用于球头部,将该球头部压接于防脱离部的内表面,从而利用各个接触面的摩擦力使基部与壳体达到锁止状态并保持相对的角度。
另外,当利用专利文献1所述的球形接头进行锁止时,采用如下的结构:使球头部(本发明的接头部)在尽量大的面内均匀地压接在防脱离部的内表面上从而能够产生稳定的锁止状态,所以,在构成筒状的壳体(本发明的保持件)的轴芯线(筒状部位的轴芯线)上配置螺杆,从而从沿着该轴芯线的方向施加压力。
但是,在专利文献1所述的配置了螺杆的装置中,轴芯线方向上的尺寸容易扩大而有待进一步改善。
因此,例如,有人考虑以与轴芯线垂直的姿势配置锁止用的螺纹体,使用将来自该螺纹体的力转换为沿轴芯线方向并传递给接头部的楔形等形状的滑动部件。但是,在使用此种滑动部件的装置中,由于滑动部件的滑动性低下或者产生剜撬动作而有损顺利的动作。
为了克服这样的缺点,可以考虑如专利文献2所述般使用以多个紧握部来把持锁止对象的锁止结构,但是,该专利文献2中零件个数多导致成本增大,而且组装费时费力,就此点来讲难以被采用。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合理的构成接头单元,以实现用于固定臂状物相对于保持件的旋转角的机构的大型化,并且不会导致动作不良。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一种接头单元,其包括保持件、具有容置于该保持件中的接头部的臂状物、使所述接头部压接于所述保持件的内表面上从而将所述臂状物在任意的转动角度固定的锁止机构。
所述锁止机构在保持件内具有:来自夹紧构件的按压力所作用的剖面形状为圆形的第一按压体;通过与该第一按压体接触而传递按压力的剖面形状为圆形的第二按压体;使来自第一按压体或第二按压体的力作用于接头部并使接头部压接于保持件内表面上的压力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比谷阿尔法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比谷阿尔法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8013476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功能磁共振成像的视频数据检索方法
- 下一篇:一种负载均衡方法和设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