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控制边缘质量的带材铸造方法及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0980132780.2 | 申请日: | 2009-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316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7-20 |
发明(设计)人: | 沃尔特·N·布莱杰德;马克·施利克廷 | 申请(专利权)人: | 纽科尔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11/06 | 分类号: | B22D11/06;B22D11/16;B22D11/18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马高平 |
地址: | 美国北卡***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控制 边缘 质量 铸造 方法 设备 | ||
1.一种连续铸造金属带材的方法,包括:
组装一对可相对旋转的铸辊和金属供给系统,这对铸辊的铸造表面横向定位成在其间形成辊隙,穿过该辊隙能够铸造薄铸带,而所述金属供给系统能够供给熔融钢到辊隙上方,铸辊的冠面成形为使得距铸带边缘50毫米内的铸带边缘部具有比带材宽度中心部的铸带高的温度;
在铸造区域中在辊隙上方形成被支持于铸造表面上的熔融钢的铸池,并控制邻接辊隙端部的侧坝以限制铸池;和
形成铸带,使得距各铸带边缘50毫米内的铸带边缘部的温度高于带材宽度中心部的铸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铸造金属带材的方法,其中,距各铸带边缘60毫米内的带材边缘部的温度高于带材宽度中心部的铸带。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续铸造金属带材的方法,还包括:形成铸带,以使辊隙下方距各铸带边缘50毫米内的铸带边缘部具有糊状金属。
4.如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连续铸造金属带材的方法,其中,铸带边缘部的温度比带材宽度中心部的铸带高至少25℃。
5.如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连续铸造金属带材的方法,其中,铸带边缘部的温度比带材宽度中心部的铸带高至少10℃。
6.如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连续铸造金属带材的方法,还包括:将铸造期间通过铸带形成到至少一个侧坝中的槽控制为小于2.5毫米。
7.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连续铸造金属带材的方法,还包括:将铸造期间通过铸带形成到至少一个侧坝中的槽控制为小于1.5毫米。
8.如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连续铸造金属带材的方法,还包括:控制辊隙下方凝壳之间的糊状金属量,以按照需要控制并维持边缘隆起。
9.如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连续铸造金属带材的方法,还包括:设置能够在铸造期间定位至少一个侧坝的侧坝致动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连续铸造金属带材的方法,还包括:当铸造期间通过铸带形成到至少一个侧坝中的槽在深度上大于2.5毫米时,使侧坝致动器朝铸辊的端部移动侧坝。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连续铸造金属带材的方法,还包括:当铸造期间通过铸带形成到至少一个侧坝中的槽在深度上大于1.5毫米时,使侧坝致动器朝铸辊的端部移动侧坝。
12.一种用于连续铸造金属带材的设备,包括:
一对可相对旋转的铸辊,这对铸辊的铸造表面横向定位成在其间形成辊隙,穿过该辊隙能够铸造薄铸带,铸辊的冠面成形为使得距铸带边缘50毫米内的铸带边缘部具有比带材宽度中心部的铸带高的温度;和
金属供给系统,能够供给熔融钢到辊隙上方,并在铸造区域形成被支持在辊隙上方的铸造表面上的熔融钢的铸池;
侧坝,在辊隙处与铸辊的各端邻接,以限制铸池;和
侧坝致动器,位于铸辊的各端,能够在铸造期间定位侧坝,并将铸造期间通过铸带形成到至少一个侧坝中的槽控制为小于2.5毫米。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用于连续铸造金属带材的设备,其中,铸辊的冠面形状能够使铸带形成为使得距各铸带边缘60毫米内的带材边缘部的温度比带材宽度中心部的铸带高。
14.如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用于连续铸造金属带材的设备,其中,铸辊的冠面形状能够使铸带形成为使得辊隙下方距各铸带边缘50毫米内的带材边缘部具有糊状金属。
15.如权利要求12~14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连续铸造金属带材的设备,其中,铸辊各端的侧坝致动器能够控制侧坝的磨损速率,以控制所述槽的深度。
16.如权利要求12~15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连续铸造金属带材的设备,其中,铸带边缘部的温度比带材宽度中心部的铸带高至少25℃。
17.如权利要求12~16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连续铸造金属带材的设备,其中,铸带边缘部的温度比带材宽度中心部的铸带高至少10℃。
18.如权利要求12~17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连续铸造金属带材的设备,其中,铸辊各端的侧坝致动器能够在铸造期间定位侧坝,并将所述槽控制为小于1.5毫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纽科尔公司,未经纽科尔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80132780.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金属-配体配合物和催化剂
- 下一篇:直线驱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