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将来自轧机的缆线缠绕成线圈的机器有效
申请号: | 200980129719.2 | 申请日: | 2009-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122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29 |
发明(设计)人: | G.曼托万;R.蒂齐亚尼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门子VAI金属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C47/04 | 分类号: | B21C47/04;B21C47/24;B21C47/32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崔幼平 |
地址: | 意大利*** | 国省代码: | 意大利;IT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来自 轧机 缆线 缠绕 线圈 机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将来自轧机的缆线缠绕成线圈的机器且其具有用于锁定缆线尾端且装纳形成的缆线的改良器件。
背景技术
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来自轧机的缆线必须被缠绕在商贸重量的线圈上,之后被单独地捆扎绑定且存储。
为此,缆线稳定冷却系统的下游通常有两个缠绕机器,使用转向器将缆线交替地供给到所述两个缠绕机器。
因此两个缠绕机器交替工作,即当在一个缠绕机器上产生线圈时完整的线圈从另一个缠绕机器移除且运至绑定台。这种类型的机器和设施例如在如下PCT专利申请中被描述和图释,即 WO2004/108314A、WO2004/108315A、WO2004/108316A、WO2004/108317A、WO2005/084843A,如果关于所讨论的技术领域需要任何一般说明的话,则应当以示例方式参考这些专利申请。
当构建这些缠绕机器时要克服的最重要的技术问题中的一个问题涉及将缆线尾端抵靠形成在心轴上的线圈锁定就位,以及当从心轴被提升(移除)且使用捆绑机器被移动到绑定台时装纳线圈本身。
为此,公知的是使用缆线尾端锁定辊,其相对于心轴侧向且径向地被安装在线圈的缠绕区域内的固定位置。
可替换地,通过接合线圈的叉系统的基本静态附加器件来提供提升和移动阶段期间对线圈的装纳,同时缆线尾端锁定辊仍是可操作的。这之后,这些缆线尾端锁定辊被移除且线圈可以从心轴移除。
因此,难以通达到机器来实现任意类型的操作,并且周期时间很长,其涉及操作中所包含的两个不同系统上的大量操作序列,所述两个不同系统即固定在心轴周围的地板上的第一缆线尾端锁定系统和通过运动叉构造形成的第二线圈装纳系统,其中所述运动叉将线圈从心轴移除并将其移动到绑定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总体范围是消除上述总结的现有技术中的问题,产生包括用于锁定缆线尾端且装纳形成的线圈的单个系统的机器,其中该系统位于机器的通达区域外部且因而是完全无障碍的。更具体地,本发明的范围是通过具有所附独立权利要求和从属权利要求所述的特征的机器来实现的。
附图说明
通过查看下述描述将更加显而易见到根据本发明的缠绕机器的结构性和功能性特征及其相比于现有技术的优点,所述下述描述参考附图并描述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附图中:
图1、图2和图3分别是示出线圈形成阶段的机器的纵截面、横截面和平面视图;
图4、图5和图6分别是示出最终线圈缠绕阶段的机器的纵截面、横截面和平面视图;
图7、图8和图9分别是示出盖移除阶段和缠绕区域线圈移除阶段开始时的机器的纵截面、横截面和平面视图;
图10、图11和图12分别是示出线圈提升阶段的机器的纵截面、横截面和平面视图;
图13、图14分别是示出线圈移动阶段的机器的纵截面和平面视图;
图15、图16分别是示出线圈绑定区域放置阶段的机器的纵截面和平面视图;
图17、图18分别是示出叉单元提升阶段的机器的纵截面和平面视图;
图19、图20分别是示出绑定阶段开始阶段的机器的纵截面和平面视图;
图21、图22分别是示出绑定器位置返回阶段和被绑定线圈移除阶段开始时的机器的纵截面和平面视图;以及
图23-29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机器的不同操作阶段的更具体细节的放大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附图,根据本发明的机器包括用于盘卷的机动心轴10,作为非限制性示例该机动心轴10在顶部被盖模块11闭合,可以使用运动结构12来使该盖模块11运动。
所述盖模块11和所述运动结构12被相同申请人在意大利同时提交的共同未决工业专利申请所涵盖,该申请的标题为“Improved machine for winding a wire from a rolling mill into a coil”,如果需要澄清任何问题均可以参考该专利申请。
来自轧机的缆线的头部端C借助于未具体示出的已知类型的穿线单元13被插入到设置在心轴10内(在这个示例中是在盖模块11内,该盖模块11随心轴10一同旋转)的底座中。
在心轴10上方具有成对的对置的叉14用于提升形成的线圈15(图23-29)。
每对叉14在16处被枢转地连接到框架17,该框架17可以被命令沿箭头18的方向(竖直地)上下运动。
框架17由高架起重机19支撑,该高架起重机19可以使用马达21沿箭头20的方向前后运动,其中该马达21在高架起重机轨道结构22旁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门子VAI金属技术有限公司,未经西门子VAI金属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8012971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半导体芯片组体
- 下一篇:多量子阱结构、发光二极管和发光二极管封装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