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缓冲夹有效
| 申请号: | 200980126156.1 | 申请日: | 2009-07-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895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08 |
| 发明(设计)人: | 鹈饲准弥;岩原利夫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和化成工业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F16F7/00 | 分类号: | F16F7/00;F16B19/00;F16F1/36 |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陈萍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缓冲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缓冲夹,详细而言,涉及在汽车的各种开闭部位,用于承接门部件相对于车身侧部件的运动并吸收关闭门部件时的冲击的缓冲夹。
背景技术
对于这种缓冲夹,已知有例如专利文献1公开的技术。该技术中,具备用于向规定的面板安装的夹体和吸收冲击的缓冲体。而且,夹体由热塑性树脂材料成形,缓冲体由橡胶等弹性材料成形,它们在其成形时被一体接合。该接合部为夹体的圆板状的基部嵌入缓冲体的内部空间中的结构。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130110号公报
在夹体和缓冲体的接合部,在由面板等的安装孔的内径或缓冲体的最大径等限制的空间内,必须尽量地使相互的接触面积增加以确保必要的结合力。但是,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夹体和缓冲体的接合部只是夹体的基部嵌入缓冲体的内部中,由此难以确保充分的结合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解决这样的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可以使夹体和缓冲体的接合部的接触面积增加,提高相互的结合力。
本发明为了实现上述目的而如下构成。
一种缓冲夹,用于承接接近固定部件的可动部件的运动并吸收冲击,其具备:夹体,插入并安装到形成于固定部件或可动部件的任一个上的安装孔中;缓冲体,通过弹性变形吸收冲击;由硬质树脂材料构成的夹体和由软质树脂材料构成的缓冲体在相互的接合部通过双色成形一体地结合。而且,在该接合部的夹体具备进入缓冲体的内部的基部、并且对于该基部设定用于增加和缓冲体的接触面积的凹凸形状。
由此,可以在由插入夹体的安装孔的内径或缓冲体的最大径等限制的空间内,提高在两者的接合部的结合力。
优选的是,接合部的夹体的基部为板状,通过在其表面一体成形多个肋而设定凹凸形状。
该结构中,通过多个肋增加夹体和缓冲体的接合部的接触面积。而且,双色成形时在将夹体成形后,在将缓冲体成形并进行相互结合时,通过树脂材料的热,在相互的接合部中肋的一部分熔化,侵入缓冲体的树脂材料中,从而进一步提高接合部的结合力。
更优选的是,接合部的夹体的基部为柱状,通过在其外周成形多个切口而设定凹凸形状。
根据该结构,在夹体和缓冲体的接合部,柱状的基部位于缓冲体的内部,且缓冲体的树脂材料进入位于基部的外周的多个切口中,夹体和缓冲体的接触面积增加,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接合部的结合力。
更优选的是,接合部的夹体的基部为板状,通过在其基部的表面侧一体成形从其外周伸出的凸缘而设定凹凸形状。
在该结构中,成为缓冲体的树脂材料包住夹体的基部的凸缘的状态,在夹体和缓冲体的接触面积增加的基础上,可以得到相互的物理的结合。
更优选的是,在夹体的基部的凸缘开设有多个贯通其表背面的透孔。
根据该结构,在包住夹体的基部的凸缘的状态下,因为位于该凸缘的表背面两侧的缓冲体的树脂材料通过各透孔连接,所以,可以得到更牢固的夹体和缓冲体的物理结合。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缓冲夹的外观立体图;
图2表示图1的缓冲夹的纵剖面图;
图3是表示图1的缓冲夹的夹体的外观立体图;
图4是表示图3的夹体的平面图;
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缓冲夹的外观立体图;
图6是表示图5的缓冲夹的纵剖面图;
图7是表示图5的缓冲夹的夹体的外观立体图;
图8是表示图7的夹体的平面图;
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缓冲夹的外观立体图;
图10是表示图9的缓冲夹的纵剖面图;
图11是表示图9的缓冲夹的夹体的外观立体图;
图12是表示实施方式4的缓冲夹的外观立体图;
图13是表示图12的缓冲夹的纵剖面图;
图14是表示图12的缓冲夹的夹体的外观立体图。
符号说明
10夹体
12基部
12a表面
20缓冲体
22底部
J接合部
30肋(凹凸形状)
40车身侧部件(固定部件)
42安装孔
44门部件(可动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利用附图说明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
首先,根据图1~图4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和化成工业株式会社,未经大和化成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8012615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 下一篇:复合材料及其制造方法和制造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