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终端装置及该终端装置的显示器的背照灯点灯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0980125890.6 | 申请日: | 2009-06-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844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01 |
| 发明(设计)人: | 佐川留美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G09G3/34 | 分类号: | G09G3/34;G09G3/20;H04M1/00;H04M1/02;G09G3/36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方亿思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58 | 代理人: | 宋鹤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终端 装置 显示器 背照灯 点灯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终端装置及该终端装置的显示器的背照灯点灯方法,特别是涉及能够调整背照灯的亮度的终端装置及该终端装置的显示器的背照灯点灯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与本发明相关联的终端装置的一个示例的便携终端装置中,进行如下控制:通过安装在正面显示器或键操作部的周围上的照度传感器来检测周围的亮度,并按照该亮度来调整正面显示器的背照灯亮度(例如,参照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01-268220号公报(专利文献1))。
在照度测定值比较大的情况(比较亮的情况)下,为了确保视觉辨识性而提高背照灯亮度,相反在照度测定值比较小的情况(比较暗的情况)下,即使降低背照灯亮度也不损害视觉辨识性,因而降低背照灯亮度。由此,能够确保视觉辨识性并且节省电力。
另外,当背照灯亮度变更时,使亮度逐步地变化,以使对用户的不适感减轻。另外,在折叠式便携终端装置的情况下,当框体从关闭状态变为打开状态时,背照灯从OFF状态起逐步地变化为基于照度测定值的亮度值。
另外,所述专利文献1记载的发明公开了在使背照灯的亮度暂且增大之后,逐渐地调整背照灯至预定的亮度。
另外,将照度传感器配置在框体的后侧的便携终端装置被记载于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04-140472号公报(专利文献2)。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关联的折叠式便携终端装置的框体从打开状态变为关闭状态的情况下,考虑到框体打开时的直到背照灯点灯为止的延迟而使用紧接于打开检测之后的照度测定值,但是在很多情况下,刚打开框体之后的照度测定值由于照度传感器的安装位置的原因而不能充分地接收光,从而在比较明亮的环境下也为小的值。
图7是示出在框体从关闭状态变为打开状态的情况的背照灯的亮度的变化的一个示例的图。此外,在图7中,纵轴表示亮度,横轴表示时间。关联的折叠式便携终端装置的框体打开时的背照灯的亮度的变化在照度测定值比较小的情况(比较暗的情况)下呈图7的“7a.关联的装置的亮度改变”所示的特性,关联的折叠式便携终端装置的框体打开时的背照灯的亮度的变化在照度测定值比较大的情况(比较亮的情况)下呈图7的“7b.关联的装置的亮度改变”所示的特性。
当在比较明亮的环境下观察直至确保视觉辨识性所必需的亮度为止的变化时间时,在照度测定值比较小的情况(图7的“7a”的特性)下为时间t3,在照度测定值比较大的情况(图7的“7b”的特性)下为时间t2(t2<t3)。因此,照度测定值比较小的情况与照度测定值比较大的情况相比,直至确保视觉辨识性所必需的亮度为止的变化时间非常地长。因此,当在比较亮的环境下打开框体时,对用户而言存在视觉辨识性差的状态。
另一方面,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发明公开了按照周围的亮度来控制背照灯的亮度的技术,但是对刚打开框体之后的照度测定值完全未予考虑。因此,该发明的目的与本发明完全不同,由此是用于实现目的的构成以及效果也与本发明完全不同的另外的发明。
另外,专利文献2公开的发明只不过描述了在框体的后侧配置照度传感器,与专利文献1公开的发明一样,是对刚打开框体之后的照度测定值完全未予考虑的另外的发明。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确保刚打开框体之后的背照灯的亮度、实现视觉辨识性的提高的终端装置及该终端装置的显示器的背照灯点灯方法。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终端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显示器,显示信息;背照灯控制装置,控制所述显示器的背照灯的亮度;照度传感器,检测周围的亮度;开闭检测装置,检测框体的开闭;存储器,存储预定的亮度值以及与照度相对的亮度修正值;以及控制装置,控制所述显示器、背照灯控制装置、照度传感器、开闭检测装置以及存储器,当通过所述开闭检测装置而检测到框体从关闭状态变化到打开状态时,所述控制装置从所述存储器读出预定的亮度值,使所述背照灯控制装置以该亮度值点亮所述显示器的背照灯,之后按照由所述照度传感器检测出的周围的亮度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的与照度相对的亮度修正值来使所述背照灯控制装置改变所述显示器的背照灯的亮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电气株式会社,未经日本电气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8012589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