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从电池废弃材料中回收含氧化物的电池材料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80125205.X | 申请日: | 2009-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77409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25 |
发明(设计)人: | 犬饲洋志;矶部敏典;中根坚次 | 申请(专利权)人: |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M10/54 | 分类号: | H01M10/54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蔡晓菡;高旭轶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 废弃 材料 回收 氧化物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从取自电池废弃材料、附着有含氧化物的电池材料的基材、特别是从附着有含有含钴、锰、镍、铁、铝、磷等有价元素的氧化物的电池材料的铝箔回收含氧化物的电池材料的方法。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二次电池的电池废弃材料中含有含钴、镍等有价元素的氧化物,从保护资源的角度考虑,成为正极活性物质的氧化物的回收方法备受关注。
一直以来,作为从取自电池废弃材料、附着有含氧化物的电池材料的基材中回收含有价元素的电池材料的方法,在基材为铝箔时已知有下述方法:对附着有氧化物的铝箔进行烧成后筛分、用碱溶液将铝箔溶解、将含氧化物的电池材料分离并进行回收的方法(例如日本特许第3676926号说明书和日本特开平11-54159号公报)。进而还已知以下方法:在所回收的电池材料中加入硝酸,将可溶成分溶解获得混合物,从混合物中将不溶成分过滤除去,从所得的元素含有溶液中使Co、Ni、Mn以氢氧化物形式析出并取出的方法,氢氧化物作为正极活性物质的原料使用。
作为从取自电池废弃材料、附着有含氧化物的电池材料的基材中回收含氧化物的电池材料的方法,需要能够在工业上有利地使用的简单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从取自电池废弃材料、含有含氧化物的电池材料的基材中回收电池材料的简单方法。
本发明人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完成了本发明。
即,本发明提供<1>~<10>:
<1>含氧化物的电池材料的回收方法,其依次含有工序(1)和(2):(1)将取自电池废弃材料、含有含氧化物的电池材料的基材浸渍于实质上不溶解氧化物的溶剂中,将电池材料由基材剥离的工序;
(2)将电池材料与基材分离的工序。
<2>上述<1>所述的方法,其中氧化物为含有选自元素组1的1种以上与选自金属组2的1种以上的复合氧化物:
元素组1:Ni、Co、Mn、Fe、Al、P
金属组2:Li、Na、Ca、Sr、Ba、Mg
<3>上述<1>所述的方法,其中基材选自铝箔、镍箔和不锈钢箔。
<4>上述<1>所述的方法,其中基材为铝箔。
<5>上述<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溶剂为选自溶剂组的1种以上,
溶剂组:N-甲基-2-吡咯烷酮、水、碳酸二甲酯、碳酸二乙酯、氯仿
<6>上述<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溶剂为含有上述<2>所述的金属组2的一种以上的化合物的水溶液。
<7>上述<1>所述的方法,其中电池材料附着在基材上。
<8>氧化物的制造方法,其在600℃~1100℃范围的温度对通过上述<1>~<7>任一项所述方法获得的电池材料进行烧成。
<9>上述<8>所述的制造方法,其在所回收的电池材料中加入上述<2>所述金属组2的一种以上的化合物后进行烧成。
<10>上述<6>或<7>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氧化物为正极活性物质。
<11>正极,其含有通过<10>所述制造方法获得的正极活性物质,其量相对于总正极活性物质为10重量%以上。
<12>电池,其含有<11>所述的正极。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实施例1中在NMP中将电池正极的废弃材料搅拌30分钟所获得的电池材料悬浮状态的照片。
图2为表示实施例1中从所得电池材料悬浮取出基材的铝箔的状态的照片。
具体实施方式
含氧化物的电池材料的回收方法
含氧化物的电池材料的回收方法含有以下工序(1)和(2):
(1)将取自电池废弃材料、含有含氧化物的电池材料的基材浸渍于实质上不溶解氧化物的溶剂中,将电池材料由基材剥离的工序。
(2)使电池材料与基材分离的工序。
使用钴酸锂、镍酸锂等包含Li和过渡金属的复合氧化物作为正极活性物质的电池正极由于以涂布在基材(例如铝箔、镍箔、不锈钢箔)上的状态使用,因此为了从电池正极废弃材料中回收含氧化物的电池材料,有必要将含氧化物的电池材料从基材上剥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住友化学株式会社,未经住友化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8012520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