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生物体内功能性细胞的高效采集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980125203.0 申请日: 2009-04-30
公开(公告)号: CN102083962B 公开(公告)日: 2013-03-27
发明(设计)人: 玉井克人;山崎尊彦;知野刚直;金田安史 申请(专利权)人: 吉诺米克斯股份有限公司;国立大学法人大阪大学
主分类号: C12N5/06 分类号: C12N5/06;A61K35/12;A61L27/00;A01K67/027;C07K14/47;C12N15/12
代理公司: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代理人: 王灵菇;白丽
地址: 日本*** 国省代码: 日本;JP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生物 体内 功能 细胞 高效 采集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将生物体内组织中极少量地存在的干细胞等功能性细胞低侵袭且高效地回收的新的细胞采集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从生物体内采集高功能细胞的方法,例如,当为骨髓造血干细胞时,有将针直接刺入长骨或骨盆骨的骨髓中以采集骨髓液,然后在给予人的情况下通过离心分离将干细胞团浓缩,以干细胞表面标记为指标用细胞仪采集、确认荧光标记的细胞等方法;当为末梢血干细胞时,有通过给予G-CSF将造血干细胞动员到末梢血中,然后采集末梢血并分离造血干细胞等方法;当为间充质干细胞时,有直接培养骨髓液、回收附着性增殖细胞,从而得到间充质干细胞的方法,通过手术采集脂肪组织等末梢组织并分离、培养其中存在的间充质干细胞等方法。但是,从骨髓采集骨髓液由于侵袭性强、伴随着疼痛、并且有骨髓内感染引起骨髓炎的危险,因此其施行需要专家来进行极严密的医疗技术,并且难以多次施行。末梢组织的手术采集也存在同样的风险。利用G-CSF的造血干细胞动员在经济上的负担重、并且也难以多次施行。 

如果能够开发出更高效且安全地采集生物体内功能性细胞的方法,则不用说对于苦于需要这些细胞的很多难治性疾病的患者来说是个鼓舞人心的好消息。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Transplantation of hematopoietic stem cells from theperipheral blood.J Cell Mol Med.2005;9:37-50 

非专利文献2:Role of mesenchymal stem cells in regenerate medicine:application to bone and cartilage repair.Expert Opin Biol Ther.2008;8: 255-268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用于将生物体内组织中极少量地存在的干细胞等功能性细胞低侵袭且高效地回收的新技术。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提供仅通过将管低侵袭性地插入生物体内,从而高效地采集生物体内功能性细胞的全新的技术。 

具体而言,在用生物低刺激性有机硅树脂制成的圆筒状管(单面为开放面、其相反侧面为封闭面,长径为10毫米、截面积为约2平方毫米)内分别填充HMGB1、透明质酸、磷酸缓冲液等,然后移植到GFP骨髓移植小鼠背部皮下。移植2周后回收管,采集被动员且聚集到管内的细胞,对一部分细胞进行细胞培养,一部分进行利用FACS的细胞表面标记的分析。其结果,与磷酸缓冲液相比,从填充了其他因子的管回收到显著多的PDGFRα阳性细胞,并确认了这些细胞团中包含具有骨分化能力和软骨分化能力的间充质干细胞。 

本申请基于该认识提供以下的发明。 

〔1〕一种从由皮下取出到体外的容器回收细胞团的方法。 

〔2〕根据上述的从由皮下取出到体外的容器回收细胞团的方法,其中,所述细胞团被以下的(a)~(r)中任一项记载的物质、或者以下的(a)~(r)中记载的物质中的任意2种以上物质的混合物从骨髓动员到所述容器内; 

(a)HMGB1蛋白质 

(b)分泌HMGB1蛋白质的细胞 

(c)插入有编码HMGB1蛋白质的DNA的载体 

(d)HMGB2蛋白质 

(e)分泌HMGB2蛋白质的细胞 

(f)插入有编码HMGB2蛋白质的DNA的载体 

(g)HMGB3蛋白质 

(h)分泌HMGB3蛋白质的细胞 

(i)插入有编码HMGB3蛋白质的DNA的载体 

(j)S100A8蛋白质 

(k)分泌S100A8蛋白质的细胞 

(l)插入有编码S100A8蛋白质的DNA的载体 

(m)S100A9蛋白质 

(n)分泌S100A9蛋白质的细胞 

(o)插入有编码S100A9蛋白质的DNA的载体 

(p)透明质酸 

(q)细胞或组织的提取液 

(r)细胞或组织的提取液的肝素结合级分。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诺米克斯股份有限公司;国立大学法人大阪大学,未经吉诺米克斯股份有限公司;国立大学法人大阪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8012520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