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将多模式音频设备展示为单个一致的音频设备有效
| 申请号: | 200980124692.8 | 申请日: | 2009-06-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670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18 |
| 发明(设计)人: | C·刘;E·H·奥米亚;D·J·西索勒克;F·D·叶瑞斯 | 申请(专利权)人: | 微软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F13/10 | 分类号: | G06F13/10;H04L12/16 |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胡利鸣;钱静芳 |
| 地址: | 美国华***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模式 音频设备 展示 单个 一致 | ||
背景
诸如蓝牙音频设备等许多无线音频设备支持多个音频模式。无线音频设备的每个音频模式在初始化、操纵和流传送音频数据时往往被主机计算设备作为可独立寻址的编程实体来对待,并且当被操作系统显示为可视元素时,每个音频模式往往被主机计算设备作为独立的声音输入或输出来展示。
然而,由于计算资源的约束,每个无线音频设备往往每次只能操作一个音频模式。然而,最终用户可能看到单个无线视频设备的多个可视元素,并且可能期望无线音频设备能够同时操作多个音频模式。因此,音频设备可能不如所期望的那样工作。类似地,编程者可在编程API中看到多个可独立寻址的项。
概述
公开了支持两个或更多音频模式的音频设备的驱动。每个所支持的音频模式与一物理设备对象和一设备标识符相关联。当两个或更多物理设备对象具有匹配的设备标识符时,启用与该物理设备对象兼容的耦合内核流音频接口。
提供本概述以便以简化形式介绍将在以下具体实施方式中进一步描述的一些概念。本概述并不旨在标识出所要求保护的主题的关键特征或必要特征,也不旨在用于限定所要求保护的主题的范围。此外,所要求保护的主题不限于解决在本发明的任一部分中提及的任何或所有缺点的实现。
附图简述
图1是示出用于驱动支持两个或更多音频模式的无线音频设备的示意图。
图2是示出图1的计算设备的总线的示意图。
图3是示出图1的计算设备的音频驱动程序的示意图。
图4是用于选择内核流音频接口的方法的过程流程。
图5示意性地示出图1的计算设备的用户界面。
图6是用于驱动支持两个或更多音频模式的音频设备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7是可被实现来添加音频设备的添加音频设备例程的流程图。
图8是可被实现来开始音频设备的开始音频设备例程的流程图。
图9是可被实现来在启动向无线音频设备的音频输出流传送之后选择供耦合HFP-A2DP内核流音频接口使用的音频模式的在音频输出打开时例程的流程图。
图10是可被实现来在启动来自无线音频设备的音频输入流传送之后选择供耦合HFP-A2DP内核流音频接口使用的音频模式的在音频输入打开时例程的流程图。
图11是可被实现来在关闭来自无线音频设备的音频输入流之后选择供耦合HFP-A2DP内核流音频接口使用的音频模式的在输入关闭时例程的流程图。
详细描述
公开了支持两个或更多音频模式的无线音频设备的驱动。尽管使用支持免提情景模式(Hands-Free Profile,HFP)和高级音频分发情景模式(AdvancedAudio Distribution Profile,A2DP)的无线蓝牙音频设备的驱动作为示例,但应当理解,支持其他音频模式的其他无线设备可以使用此处所描述的驱动过程。本发明适用于能够支持两个或更多无线模式的基本上任何无线音频设备的驱动。
如将在下文中更详细描述的,所公开的驱动过程提供了一种例如在操作系统中将多模式无线音频设备展示为单个一致的音频设备的机制,从而隐藏多模式音频设备所支持的各个音频模式的细节和资源约束。例如,单个无线音频设备的音频模式作为单个程序上可寻址项来对待,且被表示为单个可视元素来表示,诸如图标或列表项,而不是对每个音频模式有一个单独的元素。
图1示出被配置成驱动诸如无线音频设备A和无线音频设备B等音频设备的示例计算设备10,该音频设备可支持诸如音频模式X和音频模式Y等一个或多个音频模式。该计算设备可支持计算设备与音频设备之间的音频数据流传送。计算设备可包括计算机存储器18,计算机存储器包括当由逻辑子系统22执行时使得逻辑子系统22执行此处公开的各种过程或例程的指令20。计算设备可以另外包括总线24,并且可以实现各种内核流接口,诸如内核流音频接口26。如此处所使用的,短语“内核流接口”用于指最低级的独立于硬件的I/O接口,并且这一接口在各种不同的体系结构中可以采用各种不同的形式。在一个示例中,内核流音频接口26可以由计算设备的音频驱动程序28来实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微软公司,未经微软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8012469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