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耳塞以及插入型耳机无效
申请号: | 200980124164.2 | 申请日: | 2009-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776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25 |
发明(设计)人: | 松山英司;加茂正太郎;增田充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星精密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4R1/10 | 分类号: | H04R1/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昊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12 | 代理人: | 何立波;张天舒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耳塞 以及 插入 耳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插入型耳机,特别涉及其耳塞的结构。
背景技术
一般地,插入型耳机具有:接收器单元,其具有导音管;以及耳塞,其安装在该接收器单元的导音管上,该插入型耳机在将该耳塞插入到外耳道中的状态下进行使用。
该插入型耳机的耳塞,通常构成为具有:筒状部,其通过安装在导音管上而与该导音管一起形成声道;以及环状凸缘部,其形成为从该筒状部的前端部向后方以大致抛物线状扩展。
并且,作为该耳塞的环状凸缘部,已知以下结构:如“专利文献1”所述,由单一的环状凸缘部形成的结构(以下称为“1段型环状凸缘部”);如“专利文献2”所述,由从筒状部的前端部以大致抛物线状扩展的第1环状凸缘部、和从筒状部的中间部以大致抛物线状扩展的第2环状凸缘部形成的结构(以下称为“双重型环状凸缘部”);以及如“专利文献3”所述,由从筒状部的前端部以大致抛物线状扩展的第1环状凸缘部、和从该第1环状凸缘部的后端缘进一步以大致抛物线状扩展的第2环状凸缘部形成的结构(以下称为“2段型环状凸缘部”)。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34178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3-143682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外观登记第127991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具有上述1段型环状凸缘部的耳塞,由于仅在前后方向的1处与外耳道的壁面进行环状接触(即全周接触),所以无法充分地确保隔音性,另外,存在耳塞容易从外耳道脱落的问题。
与其相对,具有上述双重型环状凸缘部的耳塞,由于在前后方向2处与外耳道的壁面进行环状接触,所以可以充分地确保隔音性,并且耳塞也不易从外耳道中脱落。
但是,为了实现该效果,在将耳塞向外耳道中插入时,必须有意识地插入到最里面,以使得不仅使第1环状凸缘部,还使第2环状凸缘部也可靠地与外耳道的壁面进行环状接触。如果该耳塞的插入不充分,则无法充分地发挥上述功能,另外此时如果没有可靠地将耳塞插入至规定位置,则存在产生低音不足等音质下降的问题。
另一方面,对于具有上述2段型环状凸缘部的耳塞,也可以在前后方向2处与外耳道的壁面进行环状接触,由此,可以充分地确保隔音性,并且耳塞不易从外耳道脱落。
但是,在具有上述2段型环状凸缘部的耳塞中,如果该第1以及第2环状凸缘部以大致一定的壁厚形成,则由于在第1环状凸缘部与外耳道的壁面环状接触的时刻,该第1环状凸缘部成为稍微发生弹性变形的状态,所以在该影响下,第2环状凸缘部会在周方向上产生起伏而较大地变形。由此,存在以下问题:无法使第2环状凸缘部与外耳道的壁面进行环状接触,无法充分地发挥上述功能。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耳塞以及具有该耳塞的插入型耳机,其可以充分地确保隔音性,并且,可以同时实现易于向外耳道的插入和难以从外耳道的脱落这两者。
本发明是通过对耳塞的壁厚分布进行改进而实现上述目的。
即,本发明所涉及的耳塞,
其在插入型耳机中使用,该插入型耳机构成为具有:接收器单元,其具有导音管;以及耳塞,其安装在该接收器单元的导音管上,该插入型耳机在将上述耳塞插入外耳道中的状态下使用,
该耳塞的特征在于,具有:筒状部,其通过安装在上述导音管上而与该导音管一起形成声道;第1环状凸缘部,其形成为从该筒状部的前端部向后方以大致抛物线状扩展;以及第2环状凸缘部,其形成为从该第1环状凸缘部的后端缘进一步向后方以大致抛物线状扩展,
上述第2环状凸缘部中的前端部附近部位,以与上述第1环状凸缘部的后端部附近部位相比较厚的壁厚形成。
上述“第1环状凸缘部”可以形成为一定的壁厚,也可以形成为随着其部位而壁厚进行变化。
只要所述“第2环状凸缘部”的其前端部附近部位形成为与第1环状凸缘部的后端部附近部位相比较厚的壁厚即可,对于除此以外的部位的壁厚大小没有特别地限定。
发明的效果
如上述结构所示,本发明所涉及的耳塞构成为,具有:第1环状凸缘部,其从筒状部的前端部以大致抛物线状扩展;以及第2环状凸缘部,其从该第1环状凸缘部的后端缘进一步向后方以大致抛物线状扩展,但由于上述第2环状凸缘部,其前端部附近部位以与第1环状凸缘部的后端部附近部位相比较厚的壁厚形成,所以可以得到下述作用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星精密株式会社,未经星精密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8012416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简易编码器的检测装置
- 下一篇:自供能的车辆传感器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