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薄膜状遮光板以及使用该遮光板的光圈、光量调节用光圈装置或快门无效
| 申请号: | 200980123871.X | 申请日: | 2009-04-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669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18 | 
| 发明(设计)人: | 阿部能之;小野胜史;塚越幸夫 | 申请(专利权)人: | 住友金属矿山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G02B5/00 | 分类号: | G02B5/00;G03B9/02;G03B9/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幸商标专利事务所 11216 | 代理人: | 刘激扬 |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薄膜状 遮光板 以及 使用 光圈 调节 用光 装置 快门 | ||
1.一种薄膜状遮光板,该薄膜状遮光板是在树脂薄膜基材(A)的至少一面上形成由结晶性碳化氧化钛膜形成的遮光性薄膜(B)而得到的,其特征在于:遮光性薄膜(B)的碳量以C/Ti原子数比计为0.6以上,且氧量以O/Ti原子数比计为0.2~0.6,而且遮光性薄膜(B)的膜厚的总和为260nm以上,波长400~800nm下的平均光学浓度为4.0以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薄膜状遮光板,其特征在于:遮光性薄膜(B)的膜厚总和是260~500n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薄膜状遮光板,其特征在于:树脂薄膜基材(A)是选自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聚碳酸酯(PC)、聚萘二甲酸乙二醇脂(PEN)、聚酰亚胺(PI)、芳族聚酰胺(PA)、聚苯硫醚(PPS)或聚醚砜(PES)的一种以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薄膜状遮光板,其特征在于:树脂薄膜基材(A)是即使在200℃以上的温度下也具有耐热性的选自聚酰亚胺(PI)、芳族聚酰胺(PA)、聚苯硫醚(PPS)或聚醚砜(PES)的基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薄膜状遮光板,其特征在于:树脂薄膜基材(A)的膜厚是38μm以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薄膜状遮光板,其特征在于:树脂薄膜基材(A)的厚度是25μm以下。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薄膜状遮光板,其特征在于:在树脂薄膜基材(A)的两面上形成有遮光性薄膜(B),两面的遮光性薄膜(B)具有实质上相同的组成、膜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薄膜状遮光板,其特征在于:遮光性薄膜(B)的表面是导电性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薄膜状遮光板,其特征在于:在波长400~800nm下,遮光性薄膜(B)的表面的光正反射率平均为39%以下。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薄膜状遮光板,其特征在于:遮光性薄膜(B)的表面粗糙度是0.15~0.70μm(算术平均高度)。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记载的薄膜状遮光板,其特征在于:在波长400~800nm下,遮光性薄膜(B)的表面的光正反射率平均为1.5%以下。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记载的薄膜状遮光板,其特征在于:遮光性薄膜(B)的表面粗糙度是0.32~0.70μm(算术平均高度)。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记载的薄膜状遮光板,其特征在于:在波长400~800nm下,遮光性薄膜(B)的表面的光正反射率平均为0.8%以下。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薄膜状遮光板,其特征在于:树脂薄膜基材(A)在溅镀装置的薄膜输送部被设置成卷筒状后,从开卷部往卷绕部卷绕时,通过溅镀法在树脂薄膜基材(A)表面上形成遮光性薄膜(B)。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薄膜状遮光板,其特征在于:遮光性薄膜(B)通过使用碳化氧化钛烧结体靶体的溅镀法,在树脂薄膜基材(A)上形成。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记载的薄膜状遮光板,其特征在于:碳化氧化钛烧结体靶体以C/Ti原子数比为0.6以上的比例含有碳,以O/Ti原子数比为0.17~0.53的比例含有氧。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薄膜状遮光板,其特征在于:溅镀时的树脂薄膜基材(A)的表面温度为100℃以下。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薄膜状遮光板,其特征在于:在270℃的高温环境下具有耐热性。
19.一种光圈,该光圈是通过对权利要求1~18任一项所记载的薄膜状遮光板进行加工而形成的。
20.一种光量调节用光圈装置,该光圈装置是使用通过对权利要求1~18任一项所记载的薄膜状遮光板进行加工而得到的叶片材料形成的。
21.一种快门,该快门是使用通过对权利要求1~18任一项所记载的薄膜状遮光板进行加工而得到的叶片材料形成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住友金属矿山株式会社,未经住友金属矿山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80123871.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