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连接器有效
申请号: | 200980120276.0 | 申请日: | 2009-05-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475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04 |
发明(设计)人: | 近藤快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星电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R13/648 | 分类号: | H01R13/64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党晓林;王小东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多个第一、第二触头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这种电连接器通过在配设于外壳的厚度方向两侧的多个第一、第二触头之间配置金属板,并将该金属板接地连接,从而实现了减少第一触头与第二触头之间的串扰(cross talk)的产生(例如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327701号公报
然而,所述电连接器构成为,金属板的一部分沿外壳的侧面露出并与覆盖该外壳外周的金属壳接触,该金属壳与跟该电连接器连接的线缆的接地导体或者用于安装电连接器的印刷电路板的接地电路连接。
即,所述电连接器的将金属板的一部分导出至外壳外侧的结构是必需结构,因此需要使外壳采用两部分式结构,或者需要在外壳设置导出孔。因此存在着电连接器的结构复杂化的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在上述的背景下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颖的电连接器,该电连接器能够将金属板等防串扰部件简单地接地连接而不会使连接器自身的结构复杂化。
本发明涉及的电连接器具有:外壳,所述外壳具有插入孔;第一、第二触头组,所述第一、第二触头组排列于该外壳的插入孔的两侧;以及导电部件,所述导电部件插入外壳的插入孔中,且配置于第一触头组与第二触头组之间,所述第一、第二触头组中的至少一方具有接地用触头,所述导电部件在被插入于所述外壳的插入孔的状态下与所述接地用触头接触。
在这种电连接器的情况下,仅通过将所述导电部件插入所述外壳的插入孔并使该导电部件与所述第一和第二触头组中的至少一方的接地用触头接触,就能够将所述导电部件接地连接。因而,无需为了将该导电部件接地连接而像现有例子那样将外壳形成为两部分式结构或者在外壳上设置导出孔,因此能够实现所述电连接器的结构的简化。而且,通过改变接地用触头的位置和数量,从而能够对该电连接器进行最佳的接地连接。此外,通过将所述导电部件配置于第一触头组与第二触头组之间且使该导电部件与接地用触头接触,从而能够减少第一触头组的信号用触头与第二触头组的信号用触头之间的串扰的产生。此外,由于在第一和第二触头组中的至少一方的触头组的信号用触头之间配置接地用触头,因此也能够减少所述触头组的信号用触头之间的串扰的产生。
优选的是,所述导电部件具有与所述接地用触头接触的突起状的接地部。在该情况下,由于是在所述导电部件被插入于所述外壳的插入孔中的状态下所述接地部与所述接地用触头接触,因此不仅确保了作为导电部件的、用于减少第一触头组的信号用触头与第二触头组的信号用触头之间产生的串扰的功能,而且能够使该导电部件与接地用触头简单地接触。
在所述导电部件为金属板的情况下,所述接地部可以是将所述导电部件的一部分切开并弯折而成的切起片。在该情况下,能够通过冲压成型等仅将金属板的一部分切开并折起就能够简单地制作出该导电部件和接地部。
在所述导电部件为用金属体包覆板状的非导电材料的外周面而形成的部件的情况下,所述接地部可以形成为用金属体包覆在所述非导电材料上设有的突起的结构。在该情况下,仅通过在树脂等非导电材料设置突起并用金属体包覆非导电材料和突起,就能够简单地制作出该导电部件和接地部。
优选的是,在所述外壳的插入孔的内表面和所述导电部件中的至少一方设有用于将插入于所述外壳的插入孔中的所述导电部件卡定的第一卡定构件。在该情况下,由于所述导电部件在插入于所述外壳的插入孔中的状态下被所述第一卡定构件卡定,因此能够将该导电部件简单地定位于所述外壳的插入孔,并且能够防止该导电部件从插入孔脱落。
所述导电部件可以具有:前端侧的第一串扰降低部,其配置于所述第一触头组的信号用触头的中间部与所述第二触头组的信号用触头的中间部之间;以及后端侧的第二串扰降低部,其配置于所述第一触头组的信号用触头的后端部与所述第二触头组的信号用触头的后端部之间。
在该情况下,通过配置于所述第一触头组的信号用触头的中间部与所述第二触头组的信号用触头的中间部之间的所述第一串扰降低部,能够减少两中间部之间的串扰的产生,并且通过配置于所述第一触头组的信号用触头的后端部与所述第二触头组的信号用触头的后端部之间的所述第二串扰降低部,能够减少两后端部之间的串扰的产生。因此,能够抑制触头之间的传送特性的偏差,能够实现该电连接器的高性能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星电株式会社,未经星电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8012027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