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防锈油组合物无效
申请号: | 200980119513.1 | 申请日: | 2009-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468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04 |
发明(设计)人: | 本山忠昭;柴田润一;松崎幸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坤日矿日石能源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23F11/00 | 分类号: | C23F11/00;C10M125/14;C10M125/26;C10M129/26;C10M129/68;C10M129/76;C10M133/04;C10M133/16;C10M135/10;C10M139/00;C10M141/12;C10M159/06;C10N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王永红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锈油 组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防锈油组合物。
背景技术
目前,在钢板、轴承、钢球、导轨等金属构件领域,当部件采用徒手安装时,附着氯化物等锈发生的因子。为此,必需采取把锈产生因子洗涤除去或涂抹防锈油等对策。作为这样的防锈油,一般配合磺酸金属盐、磺酸胺盐、羧酸、酯、胺等防锈添加剂(腐蚀抑制剂),但当被处理体长期保管时,仅用防锈添加剂(腐蚀抑制剂),往往得不到充分的防锈性。因此,有人提出使用除上述防锈添加剂外,还配合蜡、石油脂等重质成分(heavy components)的防锈油,使防锈油涂膜增厚,谋求提高防锈性的方法。(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另外,配合蜡等重质成分的防锈油,由于粘度上升而产生的附着损失量增加、脱脂性恶化、喷涂时的喷雾性恶化等问题,因此,提出了配合肌氨酸型(sarcosine-type)化合物而不配合蜡等重质成分,保持防锈性的方法。(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另外,还提出,在现有的金属加工工序中,把洗涤工序与防锈工序的2个工序加以一元化,洗涤性与防锈性兼备的洗涤兼防锈剂组合物(例如,参照专利文献3),但不能说长期使用的防锈性还充分。
如上所述,在现有技术中,各种金属加工后的部件或徒手组装的金属部件上附着锈发生因子时,仍未得到长期使用仍具有优良防锈性的防锈油,故希望开发出较长期使用仍保持防锈性的防锈油。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2002-302690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2007-039764号公报
专利文献3特开2007-26254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因此,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现状提出的,其目的是提供:即使在钢板、轴承、钢球、导轨等各种金属加工后的部件或金属部件,采用徒手安装时等附着的锈发生因子残留的场合,长时间可以抑制锈产生的防锈油组合物。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人为了上述问题的解决,进行悉心研究的结果发现,具有特定组成的防锈油,即使在各种金属加工后部件或金属部件,采用徒手安装时等附着的锈发生因子残留时,在目前没有的、长时间仍保持防锈性能的组合物,完成本发明。
即,本申请涉及的防锈油组合物,含有:(A)选自矿物油及合成油中至少1种作为基油;(B)以组合物总量基准为0.1~10质量%的水;(C)选自由肌氨酸型化合物、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磺酸盐、酯、胺、羧酸、脂肪酸胺盐、羧酸盐、链烷烃蜡、氧化蜡盐及硼化合物构成的组中的1种以上特定的防锈添加剂,其中所述防锈油组合物在40℃时的运动粘度为20~100mm2/s。
另外,本发明涉及防锈油组合物,其中,上述防锈添加剂中磺酸盐为胺磺酸盐,酯为多元醇的部分酯。
另外,本发明涉及防锈油组合物,其中,磺酸盐及/或羧酸盐为钙盐。
另外,本发明涉及防锈油组合物,其中,碱值为1~25mgKOH/g。
另外,本发明涉及防锈油组合物,其中,按照JIS K 2246《防锈油》中规定的中性盐水喷雾试验中锈发生度保持A级(锈发生度为0%)的时间为10小时以上。
发明效果
如上所述,按照本发明,通过配合特定的防锈剂,即使在钢板、轴承、钢球、导轨等各种金属部件采用徒手进行安装时等附着的锈发生因子残留的场合,仍能够长时间抑制锈产生。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防锈油组合物含有:(A)矿物油及/或合成油构成的基油。
作为矿物油,具体的可以举出:对原油采用常压蒸馏及减压蒸馏得到的润滑油馏分,把溶剂脱沥青、溶剂萃取、氢解、溶剂脱蜡、接触脱蜡、氢化精制、硫酸洗涤、白土处理的1种或2种以上精制手段加以适当组合采用,得到的石蜡系或萘系矿物油等。
另外,作为合成油,可优选使用聚烯烃、烷基苯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坤日矿日石能源株式会社,未经吉坤日矿日石能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8011951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智能检测人体的空调节能管理装置
- 下一篇:一种多功能蓄冷式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