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转染的细胞的生产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80119390.1 | 申请日: | 2009-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467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04 |
发明(设计)人: | 糠谷育卫;后藤优美;户坂泰弘;峰野纯一;加藤郁之进 | 申请(专利权)人: | 宝生物工程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12N5/10 | 分类号: | C12N5/10;A61K35/14;A61K48/00;A61P35/00;A61P37/04;C12N15/09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权陆军;郭文洁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转染 细胞 生产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产含有其中导入了期望的基因的T细胞的细胞群体的方法,其在医学领域是有用的。
背景技术
生物体主要由免疫反应来保护免于几种生物学侵入,免疫系统由各种细胞和它们产生的可溶性因子组成。在它们之中,白细胞,特别是淋巴细胞起到重要作用。这种淋巴细胞被分成两种主要类型,B淋巴细胞(在下文也称为B细胞)和T淋巴细胞(在下文也称为T细胞),两者都特异性地识别抗原并作用于它们来防护生物体。
在外周部,具有CD(分化簇)4标记物的CD4 T细胞或具有CD8标记物的CD8 T细胞占据了T细胞的大部分。大部分的CD4 T细胞被称为辅助T细胞(在下文中描述为TH),涉及抗体生产的辅助和各种免疫反应的诱导,通过抗原刺激分化成Th1型或Th2型,其分别产生各种细胞因子。大部分CD8 T细胞通过抗原刺激分化成细胞毒性T细胞[Tc:细胞毒T淋巴细胞;别名:杀伤T细胞;在下文中也称为CTL],其显示细胞毒性活性。
作为在外科手术、化学治疗和放射治疗之后对于癌症的第四种治疗,免疫治疗是令人感兴趣的。免疫治疗利用了人类本来拥有的免疫性,对患者的物理压力与其他疗法相比更小。转移淋巴因子活化的细胞、NK T细胞、γδT细胞等等的疗法,所述细胞是通过对根据各种方法离体(ex vivo)诱导的CTL、外周血淋巴细胞等等进行扩增获得的,树突状细胞转移疗法、肽疫苗疗法和Th1细胞疗法,通过所述Th1细胞疗法抗原特异性CTL的体内诱导是预期的,此外,免疫基因疗法,其中这些细胞离体用预计具有各种效果的基因转导并被转移到体内,等等,被称为免疫疗法。
一种细胞毒性T细胞(CTL)可以通过特异性T细胞受体(在下文中缩写为TCR)识别复合物,所述复合物是由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在下文中缩写为MHC)和抗原肽编码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分子(MHC分子,对人类来说称为人类白细胞抗原;在下文中缩写为HLA)的共轭物,并可以杀死在细胞表面呈递这种复合物的细胞。
特异于目标抗原的细胞毒性活性可以通过将识别目标抗原的TCR的基因导入T细胞例如CTL来赋予。根据这个发现,使用TCR基因的基因疗法正在尝试靶向各种抗原,例如,MART 1(非专利文献1)、gp100(非专利文献2)和mHAG HA-2抗原(非专利文献3)。此外,基因疗法正在尝试利用编码来自人类的TCR、来自人类以外的生物体的TCR、识别目标抗原的抗体的抗原识别点的嵌合受体、一组与TCR缔合来形成抗原识别复合物的分子(例如,CD3)、T细胞表面抗原(例如,CD8和CD28)和这些的部分的基因,作为要导入T细胞的受体。
纤连蛋白是在血液中、在细胞表面上、在动物组织的细胞外基质中存在的高分子量糖蛋白,具有250,000的分子量,已知具有多种功能。在转移通过扩增CTL、外周血淋巴细胞等等获得的淋巴因子活化细胞的免疫治疗中,所述CTL、外周血淋巴细胞等等通过IL-2和抗CD3抗体的刺激离体地获得,已经检查了纤连蛋白或其片段对一些问题的作用,例如,如何离体诱导的抗原特异的CTL的扩增时维持细胞毒性活性,以及如何有效地离体扩增淋巴细胞(例如,专利文献1到3)。
近年来,已经报道的是,在免疫治疗中,通过向生物体施用处于更为未分化状态的幼稚T细胞或中央记忆T细胞,而不是施用终末分化的效应T细胞,可以预期更高得多的治疗效果(例如,非专利文献4和5)。此外,利用树突状细胞转移疗法、肽疫苗疗法等等,在其中抗原特异CTL的体内诱导是预期的,例如,在患有进展的癌症、被认为体内具有将成为CTL的祖代的小群体幼稚T细胞的患者中,常常不能获得足够的效果。
专利文献1:WO03/016511册
专利文献2:WO03/080817册
专利文献3:WO 2005/019450册
非专利文献1:Journal of Immunology,Volume 163,pp.507-513(1999)
非专利文献2:Journal of Immunology,Volume 170,pp.2186-2194(2003)
非专利文献3:Blood,Volume 103,pp.3530-3540(2003)
非专利文献4: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Volume 115,pp.1616-1626(2005)
非专利文献5:Journal of Immunology,Volume 175,pp.739-748(2005)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宝生物工程株式会社,未经宝生物工程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8011939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童车蓄电池极柱漏液检测装置
- 下一篇:一种步进电机测试控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