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紫外线吸收能力的聚碳酸酯树脂、树脂组合物、及光学材料有效
| 申请号: | 200980115092.5 | 申请日: | 2009-04-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158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13 |
| 发明(设计)人: | 加藤宣之;吉田周;山田敏明;萩原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C08G64/14 | 分类号: | C08G64/14;C08L69/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张平元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紫外线 吸收 能力 聚碳酸酯 树脂 组合 光学材料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紫外线吸收能力的聚碳酸酯树脂,以及使用该树脂的树脂组合物及光学材料。更为详细地,本发明涉及一种低挥散性(揮散性)的紫外线吸收性聚碳酸酯树脂,以及通过添加该聚碳酸酯树脂而得到的具有阻隔400nm以下的紫外线能力的树脂组合物及光学材料。
背景技术
照相机用的紫外截止滤光片(UV cut filter)意在仅阻隔紫外线,而对可见光范围的光和透镜的颜色特性完全不产生影响。因此,要求其在可见光和紫外线临界区域具有急剧变化的透射特性(尖锐(Sharp cut)性)。另外,期望其在可见光中的透射特性平稳,且显色性也优异。
作为吸收/阻隔紫外线的玻璃,已知有含氧化铈的玻璃(专利文献1)。氧化铈在310nm附近有强的吸收,而为了能够获得对波长350nm以上的光也进行吸收的玻璃,需要大量的氧化铈。但是,如果使玻璃中含有大量的氧化铈,则甚至在可见光区域也会发生吸收,以及将玻璃着色成黄色或茶色。由于这样的玻璃不仅阻隔紫外线,也阻隔可见光,因此在仅选择性地阻隔紫外线方面的性质差。
为此,可以考虑用塑料材料来代替。利用塑料材料来阻隔紫外线,已知有如下方法:例如向树脂材料中添加苯并三唑类、二苯甲酮类、水杨酸类的有机紫外线吸收剂(参照专利文献2)的方法。但是,对于添加了低分子类紫外线吸收剂的热塑性材料而言,在高温条件下进行成型加工时很多时候会发生挥发,从而引起模垢(mold deposit)的问题。
另外,就以往的抗紫外线材料而言,其在可见光和紫外线的临界区域的透射特性变化方面存在缺乏尖锐性的问题。另外,就以往的紫外截止滤光片而言,其透镜厚度并不是非常薄,因此无法确保在可见光范围内的充分的透射率,并且在可见光范围的透射特性也并不平稳,并且还具有显色性不充分的问题。
此外,还提出了在聚碳酸酯树脂中混合二氢蒽化合物以改善流动性的方法(专利文献3)。但是没有描述其吸光度分布等光学特性。另外,还提出了主链上具有蒽骨格的聚碳酸酯树脂(专利文献4),但其缺乏耐光性,作为光学材料,不耐使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01746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公昭57-45259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4-149746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昭60-17942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作为阻隔400nm以下的紫外线、且显色性优异的抗紫外线材料有用的聚碳酸酯树脂、树脂组合物及光学材料。
解决问题的方法
因此,本发明人针对上述问题,为了提供一种在紫外线范围中以更低的浓度具有尖锐的阻隔性的抗紫外线材料而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完成了本发明。即,本发明涉及一种聚碳酸酯树脂,其具有至少一个下述通式(1)表示的末端基团。
[化学式1]
(式(1)中,R1~R9彼此独立地表示氢原子、卤原子或烷基,X1表示直接键或亚烷基)。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的聚碳酸酯树脂显示出紫外线吸收能力,对于含有该树脂的树脂组合物及光学材料而言,在暴露于紫外线中时,也显示出阻隔紫外线的能力。本发明的聚碳酸酯树脂、使用该树脂的树脂组合物及光学材料,通过各种配合,可以在广泛的用途中使用。除用于照相机用的紫外截止滤光片之外,还能够在太阳能量收集器、聚合物涂膜、透明塑料膜、荧光散射器、包装材料、乙烯窗包覆(ビニル窓被覆)、汽车涂料及内部包覆、环氧类、玻璃纤维结构物等多种用途中使用。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至少一个下述通式(1)表示的末端基团的碳酸酯树脂。
[化学式2]
上式(1)中,R1~R9彼此独立地表示氢原子、卤原子或烷基,X1表示直接键或亚烷基。
R1~R9所分别表示卤原子的实例包括氯原子及溴原子。R1~R9所分别表示的烷基优选碳原子数1~4的烷基。优选X1表示直接键(单键)或碳原子数1~4的亚烷基。
本发明的聚碳酸酯树脂优选的实例,包括R1~R9为氢原子、以及X1为亚甲基的具有末端基团的聚碳酸酯树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未经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8011509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