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在无线电设备上进行双信道监视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80114906.3 | 申请日: | 2009-04-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176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13 |
发明(设计)人: | 张伟德;许瑞安;王英莫 | 申请(专利权)人: | 摩托罗拉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4/10 | 分类号: | H04W4/10;G10L15/26;H04J3/00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刘光明;穆德骏 |
地址: | 美国伊***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无线电 设备 进行 信道 监视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公开一般地涉及移动通信设备,并且更具体地,但是非排他性地,涉及在无线电设备上同时监视多个声音通信。
背景技术
几十年来,半双工双向无线电网络已经使用有限的共享无线电资源提供了可靠和方便的通信。例如,“对讲机”和民用波段(CB)无线电网络已经使得用户能够在延长的时间段内与其它用户维持直接通信信道。半双工无线电设备的即按即通(PTT)和“即时接通”特征为用户提供了期望的无线通信模式,所述用户例如为卡车司机、建筑和工业场所人员、军事人员、出租汽车调度员、警察和火警人员以及各种其他人员。为公共安全设计的现代通信系统通常仍然在网络中仅分配一个在网络参与者之间共享的逻辑媒体流。然后,发言权控制机制指示允许网络中的哪个设备在给定时间在给定流上发送媒体。
无线一键通(PoC)是最近的技术,其实现常规半双工无线电设备的常见的PTT和“即时接通”特征,但是使用在现代蜂窝通信网络上操作的移动通信设备。使用PoC,例如移动电话和笔记本电脑这样的无线通信设备因此可以用作为PTT半双工无线电设备。其它类型的多媒体呼叫模型(MMCM)也是可用的,其提供类似于PoC的功能。
PoC或MMCM会话中的发言权控制通常由控制两个或更多无线通信设备之间的通信的PoC或MMCM网络服务器来维持。当一个通信设备的用户按下PTT按钮时,使用例如实时传输协议(RTP)消息将对于在PoC或MMCM会话中说话的许可的请求从用户的设备发送到PoC或MMCM服务器。如果没有其他用户当前正在PoC或MMCM会话中说话,则接受消息被发送回用户的设备,并且然后用户可以通过设备的麦克风说话。使用标准压缩/解压缩(编解码器)技术,用户的声音被数字化,并且例如根据RTP和网际协议(IP),通过使用离散的声音数据包被发送到PoC或MMCM服务器。然后,PoC或MMCM服务器例如使用点到多点的通信技术,将声音数据包发送到PoC或MMCM会话的其他用户。
PoC和常规PTT无线电设备用户有时需要同时监视一个以上的无线通信信道。例如,紧急响应网络中的成员可能需要监视两个对话组,其中每个对话组被指配到特定的响应组,但是其中每个对话组正在通过单独的逻辑无线电信道进行广播。紧急响应网络的成员因此可能被要求携带两个无线电设备,其中一个无线电设备被调谐到第一对话组,并且第二无线电设备被调谐到第二对话组。替选地,紧急响应网络的成员可能重复地重新调谐单个无线电设备,首先调谐到一个对话组并且然后调谐到另一个对话组。然而,携带多个无线电设备或者重复地重新调谐无线电设备可能是不方便和效率低的。
附图说明
为了本公开可以被容易地理解并且转为实际效果,现在将参考如参考附图所示出的示例实施例,在附图中,在所有的视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代相同或功能类似的要素。附图连同下面的详细描述一起合并到说明书中并且形成其一部分,并且用于根据本公开进一步示出实施例和说明各种原理和优点,其中:
图1是根据本公开某些实施例,以移动无线电设备的形式示出电子设备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公开某些实施例,示出移动无线电设备的实施例、如在显示屏上提供的语音信号转录(transcription)的示例、和示出两个语音信号的时分复用的块的图示;
图3是根据本公开某些替选实施例,示出用于在无线电设备上进行双信道监视的方法的网络图;并且
图4是根据本公开某些实施例,示出用于在无线电设备上进行双信道监视的方法的一般流程图。
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出于简单和清楚的目的而示出图形中的要素,并且其不必按比例绘制。例如,图形中某些要素的尺寸可能相对于其它要素被扩大,以便帮助改进对本公开实施例的理解。
具体实施方式
在详细描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前,应当注意到,实施例主要涉及在无线电设备上进行双信道监视的方法步骤和装置组件的组合。因此,装置组件和方法步骤已经酌情由图中的常规符号表示,仅仅示出了与理解本公开的实施例有关的那些特定细节,从而使得对于从此处获益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容易理解的细节不会混淆本发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摩托罗拉公司,未经摩托罗拉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8011490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