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含有蜡的润滑剂组合物涂覆金属表面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80112010.1 | 申请日: | 2009-0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832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02 |
发明(设计)人: | U·劳;K-D·尼特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凯密特尔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M173/02 | 分类号: | C10M173/02;C10M111/04;C10N50/08;C10N40/24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石克虎;林森 |
地址: | 德国法***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含有 润滑剂 组合 物涂覆 金属表面 方法 | ||
1.用于制备用于冷成形的金属工件的方法,该方法通过将润滑剂层(=涂层)施用到金属表面上或者预涂覆的金属表面上而进行,特征在于该润滑剂层是通过将该表面与含水的润滑剂组合物接触来形成的,该含水的润滑剂组合物含有至少两种性能明显不同的蜡,以及有机聚合物材料,和其中主要将基于离聚物,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环氧化物,乙烯,聚酰胺,丙烯,苯乙烯,氨基甲酸酯,它们的酯和/或它们的盐的单体,低聚物,低共聚物,聚合物和/或共聚物用作该有机聚合物材料,和其中由该润滑剂组合物所形成的涂层具有在相对大温度范围内的多个相继的软化范围/软化点和/或熔融范围/熔点,该金属工件由于冷成形而加热时经历所述相对大温度范围,以使得在冷成形过程中,该涂层的热和/或机械性能和/或粘度存在着基本上连续的变化或者大致阶梯状的变化。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特征在于该润滑剂组合物和/或由其形成的涂层含有占固体和活性物质的3-98重量%的至少一种离聚物。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方法,特征在于该润滑剂组合物和/或由其形成的涂层含有至少一种水溶性的、含水的和/或水结合性的氧化物和/或硅酸盐,以及至少一种离聚物,至少一种非离聚物和/或至少两种蜡,以及任选的至少一种添加剂。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的方法,特征在于该水溶性的、含水的和/或水结合性的氧化物和/或硅酸盐在每种情况中是至少一种水玻璃,硅胶,硅溶胶,二氧化硅水溶胶,硅酸酯,硅酸乙酯和/或在每种情况中是至少一种它们的沉淀产物,水解产物,缩合产物和/或反应产物。
5.根据权利要求4的方法,特征在于在该润滑剂组合物和/或由其形成的涂层中的该水溶性的、含水的和/或水结合性的氧化物和/或硅酸盐含量为占固体和活性物质的0.1-85重量%。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的方法,特征在于该离聚物基本由下列组成:离聚共聚物,任选地连同相应的离子,单体,共聚单体,低聚物,低共聚物,聚合物,它们的酯和/或它们的盐。
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的方法,特征在于该润滑剂组合物和/或由其形成的涂层包含另外的有机聚合物组分,该组分不被认为是离聚物(=“非离聚物”),例如诸如基于丙烯酸/甲基丙烯酸,酰胺,胺,芳族聚酰胺,环氧化物,乙烯,酰亚胺,聚酯,丙烯,苯乙烯,氨基甲酸酯,它们的酯和/或它们的盐的低聚物,聚合物和/或共聚物。
8.根据权利要求7的方法,特征在于该润滑剂组合物和/或由其形成的涂层含有占固体和活性物质的0.1-90重量%的至少一种非离聚物。
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的方法,特征在于至少一种离聚物和/或至少一种非离聚物是至少部分中和的、至少部分皂化的和/或至少部分作为至少一种有机盐存在于该润滑剂组合物和/或该涂层中的。
1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的方法,特征在于在每种情况中,至少一种伯、仲和/或叔胺,氨和/或至少一种氢氧化物,特别是至少一种氨基醇,被用作中和剂来中和该润滑剂组合物。
11.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的方法,特征在于该润滑剂组合物和/或由其形成的涂层包含至少两种蜡,特别是在每种情况中至少一种石蜡,巴西棕榈蜡,硅酮蜡,酰胺蜡,基于乙烯和/或丙烯的蜡和/或结晶蜡。
12.根据权利要求11的方法,特征在于该润滑剂组合物和/或由其形成的涂层含有总共占固体和活性物质的0.05-60重量%的至少两种蜡。
1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的方法,特征在于在该润滑剂组合物和/或由其形成的涂层中使用了这些蜡,它们的熔融范围/熔点Tm至少相差20℃,和/或在冷成形过程中,它们在待成形工件的表面温度范围中的特定升高温度或者高温的粘度在它们的粘度方面相差了至少5%。
1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的方法,特征在于该润滑剂组合物和/或由其形成的涂层包含至少两类选自离聚物和非离聚物的有机聚合物物质,它们在40-260℃的温度范围内具有总共至少两个软化和/或熔融范围和/或峰,该范围和/或峰中的至少两个相差了至少3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凯密特尔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凯密特尔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80112010.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压绕线电机滑环结构
- 下一篇:滑环通风冷却系统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