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锁定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80111380.3 | 申请日: | 2009-0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813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2-23 |
发明(设计)人: | 富山直树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艾科赛迪 |
主分类号: | F16H45/02 | 分类号: | F16H45/02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胡晓萍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锁定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流体式动力传动装置的锁定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流体式动力传动装置,已知的有扭矩变换器。转矩变换器,其具有输入动力的前盖、叶轮、与变速箱的输入轴相连的涡轮、定子。被输入至前盖的动力,通过液压油被传递给涡轮。为了机械地连接前盖与涡轮,在转矩变换器上设置有锁定装置。
锁定装置配置在涡轮与前盖之间,是通过机械地连接前盖与涡轮将动力直接从前盖传递给涡轮的机构。
通常,该锁定装置具有活塞、固定板、在旋转方向上弹性地连接前盖与涡轮的减振机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活塞具有圆板状的活塞主体、从活塞主体的外周部在轴向上延伸的筒状部。固定板被固定在活塞上。减振机构具有第1螺旋弹簧、第2螺旋弹簧、中间板、被固定在涡轮上的输出板。第1螺旋弹簧配置在筒状部内周侧、以可弹性形变的方式由活塞及固定板支撑弹性形变。第2螺旋弹簧配置在第1螺旋弹簧的内周侧,以可弹性形变的方式被中间板支撑。
专利文献1:特开2001-82577号公报
发明内容
现有的锁定装置,考虑到作用于第1螺旋弹簧的离心力,将第1螺旋弹簧配置在活塞筒状部的内周侧。因此,第1螺旋弹簧的尺寸仅受到筒状部的厚度的限制,存在锁定装置的设计自由度下降的趋势。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高锁定装置的设计自由度。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锁定装置,是用于具有输入旋转体和输出旋转体的流体式动力传动装置、且机械地连接输入旋转体及输出旋转体的装置,其中,所述输入旋转体被设置成使动力被输入,所述输出旋转体通过流体传递被输入至输入旋转体的动力。锁定装置包括活塞、输入部件、减振机构。活塞被设置成可与输入旋转体摩擦连接。输入部件固定在活塞上。减振机构为在旋转方向上弹性地连接活塞与输出旋转体的部件,具有多个第1弹性部件、多个第2弹性部件、中间部件和输出部件。第1弹性部件被设置成使被传递的动力通过输入部件传递至活塞。第2弹性部件与第1弹性部件相比配置在更靠近半径方向内侧。中间部件支撑第1弹性部件及第2弹性部件使得其在旋转方向上可弹性形变,以使第1弹性部件及第2弹性部件串联作用。输出部件在旋转方向上可与被固定在输出旋转体上的第2弹性部件的端部相抵接。
该锁定装置中,由于第1弹性部件及第2弹性部件被中间部件所保持,因此即使离心力作用于第1弹性部件,对活塞也几乎不产生负荷。因此,不需在活塞上设置大的筒状部,第1弹性部件的尺寸不易受筒状部的限制。因此,该锁定装置可提高设计自由度。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锁定装置,在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锁定装置中,活塞具有活塞主体、从活塞主体的外周部在轴向上延伸的筒状部。与筒状部的内周面相比,中间部件的最外周面配置在更靠近半径方向外侧。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的锁定装置,在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锁定装置中,与筒状部相比,第1弹性部件配置在更靠近轴向的输出旋转体侧。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的锁定装置,在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至第三方面中任意一个的锁定装置中,输入部件从输入旋转体侧朝轴向插入相邻的第1弹性部件端部的旋转方向之间,以使减振机构相对活塞可向输出旋转体侧拆卸。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的锁定装置,在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至第四方面中任意一个的锁定装置中,输入部件具有被固定在活塞上的固定部、从固定部的外周部向输出旋转体侧延伸的多个爪部。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的锁定装置,在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至第五方面中任意一个的锁定装置中,中间部件在半径方向上被输出部件所支撑。
附图说明
图1为转矩变换器的截面示意图;
图2为锁定装置的截面示意图;
图3为锁定装置的平面示意图;
图4为减振机构的扭转特性曲线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扭矩变换器(流体式动力传动装置)
2前盖
3叶轮
4涡轮
5活塞
51活塞主体
53筒状部
6传动板(输入部件的一个示例)
61固定部
62爪部
7减振机构
71外侧盘簧组(第1弹性部件的一个示例)
71a 第1外侧螺旋弹簧
71b 第2外侧螺旋弹簧
79弹簧座
72内侧盘簧组(第2弹性部件的一个示例)
72a 第1内侧螺旋弹簧
72b 第2内侧螺旋弹簧
73中间部件
74输出板(输出部件的一个示例)
8定子
9锁定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艾科赛迪,未经株式会社艾科赛迪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8011138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