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等离子显示面板无效
| 申请号: | 200980108299.X | 申请日: | 2009-12-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656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2-02 |
| 发明(设计)人: | 桥本润;后藤真志;武田英治;岛村隆之 | 申请(专利权)人: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H01J11/02 | 分类号: | H01J11/02 |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汪惠民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等离子 显示 面板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显示设备等中使用的等离子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由于等离子显示面板(以下称为“PDP”)能够实现高精细化、大画面化,所以,作为100英寸等级的电视机等已被产品化。近年来,PDP向扫描线数量与现有的NTSC方式相比为两倍以上的高清电视机的应用正在不断发展。另外,应对能源问题对进一步减少消耗功率的投入、以及应对环境问题对不含有铅成分的PDP的要求等也提高了。
PDP基本上由前面板和背面板构成。前面板由下述部件构成:基于漂浮法制造出的硅硼酸钠系玻璃的玻璃基板、由形成在玻璃基板的一个主面上的条纹状透明电极和总线电极构成的显示电极、覆盖显示电极并起到作为电容器的功能的电介体层、和形成在电介体层上的由氧化镁(MgO)构成的保护层。
另一方面,背面板由下述部件构成:玻璃基板、形成在其一个主面上的条纹状地址电极、覆盖地址电极的基底电介体层、形成在基底电介体层上的隔壁、和形成在各隔壁间的分别发红色、绿色及蓝色光的荧光体层。
前面板与背面板使其电极形成面侧对置而被气密封闭,在被隔壁划分的放电空间中以400Torr~600Torr(53300Pa~80000Pa)的压力封入了氖(Ne)-氙(Xe)放电气体。PDP通过对显示电极选择性施加影像信号电压而进行放电,通过该放电而产生的紫外线对各色荧光体层进行激励,使其发出红色、绿色、蓝色的光,从而实现了彩色图像显示。
另外,作为这样的PDP的驱动方法,一般使用具有初始化期间、写入期间和维持期间的驱动方法,其中,所述初始化期间将壁电荷调整为容易写入的状态,所述写入期间根据输入图像信号进行写入放电,所述维持期间通过在进行了写入的放电空间产生维持放电来进行显示。通过在相当于图像的1帧的期间(一场)内多次重复组合有这些各期间的期间(子场),从而进行的PDP的灰度显示。
在这样的PDP中,作为形成在前面板的电介体层上的保护层的作用可举出:保护电介体层不受因放电而引起的离子冲击的影响、和释放出用于发生地址放电的初始电子。保护电介体层不受离子冲击的影响,起到防止放电电压上升的重要作用。另外,释放出用于发生地址放电的初始电子这一动作,起到防止成为图像发生闪烁的原因的地址放电错误的重要作用。
为了增加来自保护层的初始电子的释放数量、降低图像的闪烁,例如公开了在MgO保护层中添加了杂质的例子,或在MgO保护层上形成了MgO粒子的例子(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2、3、4、5等)。
近年来,电视机的高精细化在不断发展,市场上要求成本低、消耗功率低、亮度高的全高清HD(高清)(1920×1080像素:渐进式显示)PDP。由于来自保护层的电子释放性能决定PDP的画质,所以,控制电子释放性能是非常重要的。
即、为了显示被高精细化的图像而无论一场的时间是否一定都进行写入的像素的数量增加,故在子场中的写入期间产生了向地址电极施加的脉冲宽度变窄的需要。但是,从电压脉冲的上升到在放电空间内发生放电,存在被称为“放电延迟”的时滞(time lag)。因此,若脉冲宽度变窄则在写入期间内能结束放电的概率会降低。结果,会发生点亮不良、发生闪烁等画质性能降低的问题。
另外,为了降低消耗功率,以提高由放电引起的发光效率为目的,而考虑增大氙(Xe)分压。但是,存在以下问题:放电电压变高并且“放电延迟”变大、发生点亮不良等的画质降低。
由此,在推进PDP的高精细化或低消耗功率化时,存在如下课题:必须同时实现放电电压不变高、降低点亮不良而提高画质。
进行了通过使保护层中混入杂质来改善电子释放性能的试验。但是,在使保护层中混入杂质、改善电子释放性能的情况下,在保护层表面蓄积电荷,想要作为存储器功能而使用时,电荷随着时间而减少的衰减率增大。因此,为了弥补这种电荷衰减,需要采取增大施加电压等对策。
另外,在含有MgO以外的保护层中,也具有掺杂气体(impurity gas)向保护层吸附的吸附量增加、电子释放性能劣化等的问题。
另一方面,在MgO保护层上形成MgO结晶粒子的例子中,虽然能够减小“放电延迟”、降低点亮不良,但是却有无法降低放电电压的问题。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26053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11-339665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6-59779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平8-236028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平10-334809号公报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未经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8010829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