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通信终端设备、通信系统、中继设备选择设备、通信方法以及程序有效
申请号: | 200980107200.4 | 申请日: | 2009-0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607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26 |
发明(设计)人: | 竹之内隆夫;伊东直子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4L12/46 | 分类号: | H04L12/46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赵伟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通信 终端设备 系统 中继 设备 选择 方法 以及 程序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终端设备、通信系统、中继设备选择设备、通信方法以及程序。
背景技术
已经提供出一种方法,其中当用户与通信目的方进行通信时,通信中继设备在用户设备和通信目的设备之间中继通信,同时没有在用户设备和通信目的设备之间的直接通信,从而向通信目的方隐藏了用户进行通信所使用的通信标识符。
作为公开使用该通信中继设备的通信系统的例子的相关技术文档,存在例如非专利文档1。
非专利文档1公开了一种使用NAT(网络地址转换)功能元件作为通信中继设备的通信系统。
NAT是在通信中使用的技术,该通信应用因特网所使用的IP(因特网协议),并且NAT对用于标识通信目的方或通信源的通信标识符进行转换。例如,执行因特网上独一无二的全局IP地址与区域中独一无二的本地IP地址的相互转换的过程。
在例如用户具有本地IP地址的情况中,当用户设备与通信目的设备进行通信时,使用NAT的通信中继设备对通信进行中继,并执行将用户设备的本地IP地址转换为全局IP地址的处理。
相反地,当通信目的设备与用户进行通信时,将全局IP地址转换为用户的本地地址。从而,当用户设备与通信目的设备进行通信时,有可能在不向通信目的方公开作为用户设备的IP地址的本地IP地址的情况下进行通信,使得有可能难以从本地IP地址获取与用户相关的信息。
非专利文档1:
P.Srisuresh,“Traditional IP Network Address Translator(Traditional NAT)”RFC 3022,January,2001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通信目的方可以通过在用户和通信目的方之间中继通信的通信中继设备本身的通信标识符而猜出用户的属性(例如用户属于哪个组织)。
在使用常规通信中继设备的通信系统中,通信中继设备可以向通信目的方隐藏用户的通信标识符。然而,不能向通信目的方隐藏通信中继设备的通信标识符,使得可以通过通信中继设备本身的通信标识符猜出用户信息。
例如,考虑应用了IP的通信,通信中继设备、用户以及通信目的方都使用IP地址作为通信标识符。对IP地址的分配部分地按组织来决定,使得有可能确定将通信中继设备的IP地址分配给哪个组织。此外,由于用户使用其通信中继设备,可能确定用户也属于其组织存在很高的可能性。这样,猜出用户属于哪个组织。此外,当可以通过DNS(域名服务)将IP地址转换为域名时,还有可能通过域名确定位置信息,比如国家信息。因此,类似地猜出用户处于哪个国家。
第二个问题是,用户不能控制与用户属性相关的公开级别,通信目的方通过通信标识符猜出该用户属性。
例如,在通信目的方依照接入资源的通信标识符执行接入控制、并且仅当接入资源属于和通信目的方相同的公司时才许可接入的情况中,必须向通信目的方公开用户属于相同的公司。然而,不一定向通信目的方公开比“公司”更详细的信息(例如用户属于公司内哪个部门)。在该情况中,希望用户可以执行对向通信目的方以哪个级别来公开用户属性的控制。例如,在使用常规通信中继设备的通信系统中,如果所有用户使用相同的通信中继设备或可以自由地使用与组织无关的通信中继设备,则可以解决第一个问题。然而,在该方法中,用户不可能控制与用户属性相关的公开级别。即,不可能解决第二个问题。
本发明旨在解决上述问题,并且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通信终端设备、通信系统、中继设备选择设备、通信方法以及程序,其可以执行通信,同时把与要公开给通信目的方的与用户属性相关的公开级别配置为指定的公开级别。
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发明的通信终端设备包括:通信中继设备选择装置,用于从能够向通信目的终端中继通信的多个通信中继设备中,选择与从多个等级的公开级别中指定作为与用户属性相关的公开级别的公开级别相对应的通信中继设备;以及通信装置,用于通过由所述通信中继设备选择装置所选择的通信中继设备与所述通信目的终端进行通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电气株式会社,未经日本电气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8010720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