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蜗轮、蜗轮用注射成型模具的制造方法及蜗轮的制造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0980104278.0 | 申请日: | 2009-02-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395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05 |
| 发明(设计)人: | 秋山浩二 | 申请(专利权)人: | 恩普乐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H55/22 | 分类号: | F16H55/22;B22D17/22;B23H9/00;B29C33/38;B29C45/26;F16H1/16;F16H55/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张敬强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蜗轮 注射 成型 模具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用于各种动力传递系统,与蜗杆啮合而构成蜗轮副的蜗轮、该蜗轮用注射成型模具的制造方法及蜗轮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在汽车部件等的动力传递系统中,作为构成减速装置的齿轮系的一部分的部件大多使用蜗轮副。
图20是表示这种蜗轮副102的图。该蜗轮副102由蜗杆101和与其啮合的蜗轮100构成。其中,蜗轮100在外周侧形成将斜齿状齿部103的一端侧螺纹修牙顶为半圆弧状那样的形状的圆弧状齿部(半蜗杆齿形部)104,并且,未形成齿的环状的壁厚部105形成在外周侧,由此提高圆弧状齿部104的强度以使其能够承受从蜗杆101传递的负荷,致力于实现与蜗杆101的平滑的啮合(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9-250604号公报
在图20所示的蜗轮100中,在需要进一步加长与蜗杆101的啮合长度时,如图21所示,进行滚齿加工,使得圆弧状齿部104与斜齿状齿部103相比向径向内方位移,使喉径部分P0小径化。
可是,图21所示的蜗轮100在形成圆弧状齿部104时,由于使滚齿106向径向内方移动,所以滚齿106的齿顶咬入齿面,在斜齿状齿部103与圆弧状齿部104的连接部的齿面(与蜗杆101啮合的齿面附近)产生阶梯差107。这样,若使在斜齿状齿部103与圆弧状齿部104的连接部的齿面具有阶梯差107的蜗轮100和蜗杆101啮合而进行动力传递,则有时蜗杆101的齿顶与蜗轮100的齿面的阶梯差107的一部分相互摩擦而产生噪音。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与蜗杆啮合的齿面附近不会产生阶梯差,在动力传递时难以产生噪音的蜗轮、蜗轮用注射成型模具的制造方法及蜗轮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方案1的发明涉及蜗轮,具有:与蜗杆啮合而构成圆筒蜗轮副的部分即圆弧状齿部;以及,与该圆弧状齿部的一端侧连接的斜齿状齿部。该蜗轮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圆弧状齿部与上述斜齿状齿部的连接部的齿在齿高方向的任意的第一基准点的螺旋角、与在上述圆弧状齿部的喉径部分的齿在齿高方向的与上述第一基准点对应的第二基准点的螺旋角相等。
本发明方案2的发明涉及蜗轮,具有:与蜗杆啮合而构成圆筒蜗轮副的部分即圆弧状齿部;以及,与该圆弧状齿部的两端侧分别连接的斜齿状齿部。该蜗轮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圆弧状齿部与上述斜齿状齿部的连接部的齿在齿高方向的任意的第一基准点的螺旋角、与在上述圆弧状齿部的喉径部分的齿在齿高方向的与上述第一基准点对应的第二基准点的螺旋角相等。
本发明方案3的发明涉及蜗轮用注射成型模具的制造方法,形成与蜗轮相同形状的靠模电极,使用该靠模电极形成用于对上述蜗轮进行注射成型的空腔。在该发明中,上述蜗轮,(1)具有:与蜗杆啮合而构成圆筒蜗轮副的部分即圆弧状齿部;以及,与该圆弧状齿部的一端侧连接的斜齿状齿部,(2)在上述圆弧状齿部与上述斜齿状齿部的连接部的齿在齿高方向的任意的第一基准点的螺旋角、与在上述圆弧状齿部的喉径部分的齿在齿高方向的与上述第一基准点对应的第二基准点的螺旋角相等。另外,上述靠模电极,(1)具有:与上述蜗轮的上述圆弧状齿部对应的第一齿部、和与上述蜗轮的上述斜齿状齿部对应的第二齿部,(2)在上述第一齿部和上述第二齿部的连接部的齿在齿高方向的与上述第一基准点对应的位置的螺旋角、与在上述第一齿部的上述喉径部分所对应的位置的齿在齿高方向的与上述第一基准点对应的位置的螺旋角相等,(3)在与上述第一齿部的上述喉径部分对应的位置,分割成包含上述第一齿部的一部分和上述第二齿部的第一分割靠模、和包含上述第一齿部的其它部分的第二分割靠模,(4)上述第一分割靠模以上述第一齿部作为开头,在以上述第一齿部的导程进行旋转的同时进行移动,从模具材料的一方侧对上述模具材料进行放电加工,(5)上述第二分割靠模以上述第一齿部作为开头,在以上述第一齿部的导程进行旋转的同时进行移动,从上述模具材料的另一方侧对上述模具材料进行放电加工,(6)在上述模具材料上形成上述空腔。另外,本发明包括第一分割靠模与第二分割靠模的任意一方先开始放电加工的方式、和第一分割靠模与第二分割靠模同时开始放电加工的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恩普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恩普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8010427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