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输送装置和热轧装置以及输送方法和热轧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80102771.9 | 申请日: | 2009-0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391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05 |
发明(设计)人: | 口诚宽;石井肇;本城恒 | 申请(专利权)人: | IHI金属生产设备科技株式会社;株式会社IHI |
主分类号: | B21B39/00 | 分类号: | B21B39/00;B21B1/26;B21B45/00;B21C51/00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严志军;杨楷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输送 装置 热轧 以及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输送装置和热轧装置以及输送方法和热轧方法。
本申请基于2008年1月17日在日本申请的专利申请2008-008136号而主张优先权,并在此引入其内容。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进行钢板等的被加工件的热轧的热轧装置具有粗轧机和精轧机,还具有加热炉或加热保温炉、剪切机、卷绕机等。
上述热轧装置中,首先由加热炉将被加工件加热,接着由粗轧机对被加工件进行粗轧,在加热保温炉对被加工件进行再加热、保温,同时进行输送,通过剪切机将被加工件的前端和终端切落,由精轧机对被加工件进行精轧,由卷绕机进行卷绕。
但是,加热保温炉内的输送辊为耐高温的耐热钢制。
然而,由于在粗轧后的被加工件(尤其是前端部)容易产生弯曲或翘曲等的变形,因而,加热保温炉内的输送辊从被加工件受到冲击。
因此,加热保温炉的内部温度被设定为不损害输送辊的强度的程度,而且,加热保温炉内的被加工件的输送速度被设定为不向输送辊施加超过输送辊能够承受的冲击的冲击的程度。具体而言,内部温度为1000℃以下,输送速度为100m/分左右。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7-88528号公报
发明内容
一直以来,根据上述情况,限制了加热保温炉的内部温度和输送速度,使得加热保温炉不能高温、高速化,但是,如果从冶金方面的立场出发,则与现在的设定温度相比而期望高温化,另外,从作业效率的观点出发,期望输送速度高速化。
但是,如果提高加热保温炉内的输送速度,则产生输送辊从被加工件的变形部分受到的冲击变大的问题。另外,如果加热保温炉内为高温,则产生输送辊的强度变弱的问题。
本发明就是鉴于上述情况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使得热轧高温、高速化且能够防止输送辊的破损的输送装置和热轧装置以及输送方法和热轧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涉及的输送装置和热轧装置以及输送方法和热轧方法中,采用了下述手段。
作为本发明的第一方式,采用了一种输送装置,其具有以规定间隔被并列支撑的多根输送辊,由该输送辊从轧制机向加热保温炉内输送被加工件,该输送装置具备:冲击预测用数据采集部,在上述加热保温炉的上游取得用于预测上述被加工件赋予作为该加热保温炉内的所述输送辊的炉内辊的冲击的大小的数据;以及控制部,从上述冲击预测用数据采集部取得的上述数据预测冲击的大小,根据该冲击的大小,调节上述加热保温炉内的上述被加工件的输送速度。
接着,在上述发明的方式中,采用了一种输送装置,其中,上述冲击预测用数据采集部设置在支撑上述输送辊中的至少一根的轴承部,取得与该轴承部的变形和振动中的至少任一个相关的数据,以作为上述数据。
另外,在上述发明的方式中,采用了一种输送装置,其中,上述冲击预测用数据采集部具有摄像装置,由该摄像装置取得对在上述加热保温炉的上游输送的上述被加工件进行拍摄的影像,以作为上述数据。
另外,在上述发明的方式中,采用了一种输送装置,其中,上述加热保温炉以1000℃以上的温度对上述被加工件进行加热保温。
另外,在上述发明的方式中,采用了一种输送装置,其中,上述炉内辊对上述被加工件的最高输送速度为200m/分以上。
作为本发明的第二方式,采用了一种热轧装置,由粗轧机轧制在加热炉被加热的被加工件,在加热保温炉进行温度调节,同时向精轧机输送,由该精轧机轧制,其中,该热轧装置具备上述第一发明涉及的输送装置。
作为本发明的第三方式,采用了一种输送方法,通过使被加工件在以规定间隔被并列支撑的多根输送辊上移动,从而从轧制机向加热保温炉输送被加工件,其中,在上述加热保温炉的上游预测上述被加工件赋予作为该加热保温炉内的上述输送辊的炉内辊的冲击的大小,根据该预测的冲击的大小,调节上述加热保温炉内的上述被加工件的输送速度。
接着,在上述发明的方式中,采用了一种方法,该方法基于支撑上述输送辊中的至少一根的轴承部的变形和振动的至少任一个而进行上述冲击的预测。
另外,在上述发明的方式中,采用了一种方法,该方法基于对在上述加热保温炉的上游输送的上述被加工件进行拍摄后的拍摄影像而进行上述冲击的预测。
另外,在上述发明的方式中,采用了一种方法,在该方法中,上述加热保温炉以1000℃以上的温度对上述被加工件进行加热保温。
另外,在上述发明的方式中,采用了一种方法,在该方法中,上述炉内辊对上述被加工件的最高输送速度为200m/分以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IHI金属生产设备科技株式会社;株式会社IHI,未经IHI金属生产设备科技株式会社;株式会社IHI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8010277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