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制冷压缩机的油泵有效
| 申请号: | 200980102719.3 | 申请日: | 2009-01-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652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24 |
| 发明(设计)人: | N·瓦格纳;S·L·马根霍托;J·M·门德斯 | 申请(专利权)人: | 惠而浦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N7/36 | 分类号: | F16N7/36;F04B39/02;F04B23/04;F04B23/14 |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白皎 |
| 地址: | 巴西*** | 国省代码: | 巴西;BR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制冷 压缩机 油泵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制冷压缩机的油泵,该类型的制冷压缩机包括大致封闭的壳体,该壳体的下部限定有储油器,并且壳体的内部承载汽缸体,用于驱动制冷气体泵送机构的曲轴通过轴颈连接到该汽缸体中,并且电动马达转子固定在该汽缸体中,由曲轴和转子限定的组件承载油泵,该油泵的下部浸在储油器中。
背景技术
对于大多数制冷压缩机的修正操作而言,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彼此之间相对运动的组件的足够润滑。
通过泵送设置在储油器中的润滑油来获得润滑,该储油器限定在大致封闭壳体的下部内侧。这些油被一直泵送至其到达相对运动的压缩机部件,所述油从该压缩机部件处返回至油池。
在往复式压缩机中,竖直的曲轴承载润滑油泵,该润滑油泵利用所述曲轴的旋转将所述油传递至待润滑的压缩机部件。在这些构造中,通过旋转和机械牵引从储油器泵送油。
对于在压缩机中泵送油而言最常采用的概念是基于离心作用来执行泵送。离心作用利用泵转速在油中产生离心力,如专利文献WO93/22557、US4478559、US4569639、US4097185、FR2492471和JP60-069275中所述。
在这些构造中,油泵通常具有泵体和轴,泵体和轴中的一个所述部件相对于另一个部件旋转地固定,以便允许由于马达的旋转而在通过离心力吸取的油上形成牵引作用,所述一个部件还设置有螺旋表面通道,油在该螺旋表面通道中被上升地牵引。
WO93/22557的解决方案具有泵轴,该泵轴的外部设置有螺旋槽,并且该泵轴固定到曲轴上,从而随着曲轴旋转,管状套筒通过固定杆附接到电动马达定子上,所述管状套筒围绕泵轴安装,与泵轴之间具有径向间隙。
US6450785的解决方案具有泵轴,该泵轴的外表面上外部地设置有螺旋槽,并且泵轴的下部附接到电动马达定子上,以便保持固定,同时管状套筒与轴和电动马达的转子一起旋转。
巴西专利申请PI0604908-7的解决方案目标是提供油泵,在该油泵中,管状套筒的内表面上设置有螺旋槽,并且管状套筒固定到转子曲轴组件上,泵轴附接到定子和壳体中的一个部件上。
在文献US4097185中,曲轴的下部承载泵轴,该泵轴仅仅在其内部包括管状本体,该管状本体具有内叶轮片。和其它已知的构造具有的优点一样,这种构造具有制造经济性和较低的故障可能性。然而,这样的构造在泵体的内部安装叶轮片时要求具有较高的精度,从而也促成故障的发生。
日本专利文献JP60-069275中说明了另一种已知的方案,其涉及一种油泵,该油泵包括管状本体,该管状本体的下部被平壁封闭,该平壁中偏心地设置有为切去部分的窗口,以便限定相应的翅片,该翅片通过润滑油的热变化在非操作位置和操作位置之间移动,在该非操作位置泵体基本上与翅片的旋转面共面,在该操作位置泵体基本上横向于翅片的旋转面,以便在翅片作用在油量上时操作为通过切去窗口将油向内引导至泵体并且通过旋转迫使油沿着泵体的内壁上升。
尽管限定了一个或多个捕获泵体的下端中的油的窗口,但是该先前日本解决方案将这些切去窗口置于其自身在泵体旋转时不产生对泵体内部的油吸取,从而需要提供翅片作为偏转元件将油引导穿过所述窗口。该方案的构造上的缺陷在于显著增大了所述组件的生产成本。此外,接纳在泵体内部的油通过旋转被上升地泵送,从而需要泵体具有由翅片施加给油量的离心力产生上升泵送力的内部构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制冷压缩机的油泵,其允许和确保在压缩机的整个使用寿命期间安全地将足够的油泵送至相对运动的压缩机部件,所述油泵具有简单且经济的构造,并且安装不需要提供用于在泵体内部上升地、离心地泵送油的装置。
本发明的具体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例如上述的油泵,其构造和安装出现故障的可能性低,并且其允许高效地利用管状泵体的旋转来上升地、轴向地在泵体内部泵送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惠而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惠而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8010271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