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内燃机控制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0980100126.3 | 申请日: | 2009-02-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839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10 |
| 发明(设计)人: | 小川孝;小乡知由;岩田一康;伊藤胜广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F02D13/02 | 分类号: | F02D13/02;F02D23/00;F02M25/07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雒运朴;李伟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内燃机 控制 装置 | ||
1.一种内燃机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可变动阀机构,使进气门开阀期间和排气门开阀期间相重叠的气门重叠期间可变;
扫气效果判定单元,判定能够有效利用基于排气压力脉动的扫气效果的扫气效果利用条件是否成立;以及
重叠期间设定单元,在上述扫气效果利用条件成立后,控制上述可变动阀机构,以与排气压力脉动成为谷底的正时相重叠的方式来设定气门重叠期间,
上述重叠期间设定单元包括重叠期间限制单元,该重叠期间限制单元用于对上述气门重叠期间的设定量进行限制,以使伴随于气门重叠期间的设定的转矩指标值的提高量不超过规定的容许值。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燃机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脉动波形取得单元,该脉动波形取得单元用于取得关于上述排气压力脉动和进气压力脉动之中的至少是上述排气压力脉动的脉动波形信息,
上述重叠期间限制单元包括气门控制决定单元,该气门控制决定单元根据上述脉动波形信息决定在对上述气门重叠期间的设定量进行限制之时通过调整上述进气门的打开时期和上述排气门的关闭时期的哪个来进行。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燃机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在脉动波形中进气压力高于排气压力的区域大多存在于进排气上止点前侧的情况下,上述气门控制决定单元决定为,在对上述气门重叠期间的设定量进行限制之时通过调整上述进气门的打开时期来进行。
4.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燃机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在脉动波形中进气压力高于排气压力的区域大多存在于进排气上止点后侧的情况下,上述气门控制决定单元决定为,在对上述气门重叠期间的设定量进行限制之时通过调整上述排气门的关闭时期来进行。
5.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燃机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可变动阀机构包括:使作用角固定或者可变的同时能够改变上述进气门的打开时期的进气可变动阀机构;和使作用角固定的同时能够改变上述排气门的关闭时期的排气可变动阀机构,
当在脉动波形中进气压力高于排气压力的区域均等地存在于进排气上止点前后的情况下,上述气门控制决定单元决定为,在对上述气门重叠期间的设定量进行限制之时通过调整上述进气门的打开时期来进行。
6.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燃机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可变动阀机构包括:使作用角固定的同时能够改变上述进气门的打开时期的进气可变动阀机构;和使作用角可变的同时能够改变上述排气门的关闭时期的排气可变动阀机构,
当在脉动波形中进气压力高于排气压力的区域均等地存在于进排气上止点前后的情况下,上述气门控制决定单元决定为,在对上述气门重叠期间的设定量进行限制之时通过调整上述排气门的关闭时期来进行。
7.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燃机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可变动阀机构包括:使作用角和升程量都可变的同时能够改变上述进气门的打开时期的进气可变动阀机构;和使作用角可变的同时能够改变上述排气门的关闭时期的排气可变动阀机构,
当在脉动波形中进气压力高于排气压力的区域均等地存在于进排气上止点前后的情况下,上述气门控制决定单元决定为,在对上述气门重叠期间的设定量进行限制之时通过调整上述排气门的关闭时期来进行。
8.按照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内燃机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内燃机控制装置包括:
加速要求检测单元,检测有无内燃机的加速要求;
涡轮增压机,具有由内燃机的排气能量驱动的涡轮和用于调整供给到该涡轮的废气的流量的可变喷嘴;
喷嘴开度控制单元,控制上述可变喷嘴的开度;
脉动生成状态取得单元,取得判断为排气压力脉动已提高的判断时间点、或者预测为排气压力脉动已提高的预测时间点,和
重叠期间缩小单元,在从上述检测时间点到上述判断时间点或者上述预测时间点的期间,将气门重叠期间控制成短于上述检测时间点的气门重叠期间,
上述喷嘴开度控制单元包括喷嘴关闭控制执行单元,该喷嘴关闭控制执行单元用于在从检测到上述加速要求的检测时间点到上述判断时间点或者上述预测时间点的期间,将上述可变喷嘴的开度控制成比上述检测时间点的该可变喷嘴的开度靠关闭侧的规定开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80100126.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