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记录介质和用于光记录介质的反应性架桥树脂组合物有效
申请号: | 200980000515.9 | 申请日: | 2009-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893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31 |
发明(设计)人: | 大川直树;石川裕之 | 申请(专利权)人: | 索尼株式会社;索尼化学&信息部件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11B7/24 | 分类号: | G11B7/24;G11B7/254;G11B7/257;C08F290/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吴孟秋;梁 韬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记录 介质 用于 反应 架桥 树脂 组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记录介质和用于其的液态活性能量线固化 型反应性架桥树脂组合物,例如,涉及光盘和它的光透过层材料。
背景技术
光记录介质的密度增长已得到改进。例如,已知的蓝光盘 (Blu-ray Disc,注册商标)等与例如现有的CD(压缩光盘)和现 有的DVD(数码多功能光盘)相比,实现了极高的容量。
在高密度光盘中,在光盘基板的主要表面上形成用于记录和/ 或再生信息信号的信息信号部,并且在该信息信号部上形成反射 膜。在反射膜上通过例如旋涂法形成光透过层和保护层。
在再生记录时,信息信号部受到穿过光透过层的激光照射,从 而进行记录或再生。
这样的高密度光盘只在一面上具有由活性能量线固化树脂形 成的光透过层(激光进入的信息读出面)。因此,该高密度光盘在 光盘厚度方向上具有不对称结构。所以,与DVD等相比,该高密 度光盘具有易翘曲的特点。
现有技术文件
专利文件:
引用专利1: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公开号2004-127345
引用专利2: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公开号2006-164496
发明内容
为了防止光盘翘曲,这样做是有效的:由活性能量线固化树脂 (active energy line cure resin)形成的光透过层的25℃下的弹性模 量降低至约1×108Pa至5×108Pa,并且与固化中产生的内应力以及 温度和湿度变化相关的光透过层的体积膨胀/收缩量在光透过层内 部缓和。
但是,在进行设计使内应力吸收到光透过层内部中的情况下, 如果长期持续地将静态载荷作用于光透过层,在某些情况下,光透 过层的平面性被不可逆转地破坏,因此记录和再生变得非常困难。 人们认为这样的情况是由长期受静态载荷作用而在光透过层中产 生蠕变的事实造成的。
例如,就蓝光盘(Blu-ray Disc)来说,当不使用光盘时,光盘 被盛放并保存在塑料盒中,并且防止光盘表面受载荷作用。例如, 在塑料盒中,将光盘在其中心孔区固定,并且光盘表面未压到盒子 上。因此,只要恰当地使用光盘,就不会产生前述的持续静态载荷 导致光透过层的蠕变(creep)的问题。
但是,鉴于用户这方面的实际应用环境,考虑到以下状况(尽 管这是些极端状况)是适当的:
(1)使用者将蓝光盘插入到目前适用于CD的由不织布或纸 制成的光盘包装物等中,并且使用者将该包装物以两面均进行强力 挤压的状况存放在架子等中的情况。
(2)将光盘放置在地毯等上,并且将诸如书的具有一定重量 的物体放置在该光盘上的情况。
(3)多个光盘堆放的情况。
(4)以这样的状态放置光盘的情况:在光盘的记录面侧(信 息读出面)的部分上放置具有一定重量的物体。
例如,本来并不预先认为前述的状态(1)至(4)是恰当的使 用。但是,如果光盘以这样的状态长期放置,则光透过层的平面性 被损坏,并且记录和再生受到干扰。
实验已经表明,即使光盘以前述的极端状态放置,为了解决前 述的蠕变问题,重要的是将光透过层25℃下的弹性模量增大到 2×109Pa或更多。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存在以下可能性。即,与当 光透过层进行旋涂并利用活性能量线进行固化或温度和湿度变化 时,由于体积收缩的基板张力相关,光盘组成材料各自具有不同的 拉伸比,基板和光透过层以其双金属的结构起作用,可能导致产生 光盘的翘曲。
如上所述,在高密度光盘中实现光盘翘曲和蠕变同时降低是困 难的。
因此,在本发明中,目标是解决前述两个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光记录介质由层压结构形成,具有:基板部;一 个或多个用于记录或再生信息信号的信息信号部,位于从基板部观 察的信息读出面侧;在信息信号部上形成的反射膜;以及与反射膜 相比更接近于信息读出面侧的光透过层。在光透过层中,25℃下的 弹性模量在1×107Pa至5×108Pa的范围,-20℃下的弹性模量在 4×108Pa至5×109Pa的范围,玻璃化转变温度是-20℃至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索尼株式会社;索尼化学&信息部件株式会社,未经索尼株式会社;索尼化学&信息部件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8000051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Cu系配线膜
- 下一篇:用于监测心肺参数的系统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