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噪声抑制的音频放大器电路无效
| 申请号: | 200920353039.6 | 申请日: | 2009-12-3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908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22 |
| 发明(设计)人: | 李文昌;于廷江;黄国辉;向本才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成电硅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3F1/26 | 分类号: | H03F1/26;H03F3/68 |
| 代理公司: | 成都惠迪专利事务所 51215 | 代理人: | 刘勋 |
| 地址: | 610041 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噪声 抑制 音频 放大器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技术。
背景技术
图1所示为常规的桥式音频放大电路。电路由两个反向放大的运算放大器11和12组成。第一放大器的反向输入端通过串联的一个电阻13和一个耦合电容14连接到系统的输入端。第一放大器11的输出通过一个电阻15连接到他自己的反向输入端。第二放大器12的反向输入端通过一个电阻16连接到第一放大器11的输出,通过一个电阻17连接到自己的输出。第一和第二放大器各自的输出分别连接到负载18的端口。负载18通常为一个根据流过其自身电流来发出声音的喇叭。第一和第二放大器的正向输入端连接到一个公共点BP。公共点BP连接到由串联在电源和地之间的两个电阻19和20组成的分压器的中点。一个通常为MOS管的可控开关21插入到电阻19和电源之间。旁路控制信号SB控制此开关和第一第二放大器的电源。在旁路状态,旁路控制信号使第一第二放大器的输出置于高阻态,并断开可控开关以大大减少功耗。一个电容22连接在公共点和地之间,以过滤掉由电阻和电源产生的噪声。
第一放大器11的增益由其输入电阻13和反馈电阻15的比值决定。第二放大器的增益通常通过将其输入电阻16和反馈电阻17设置为相同而设置为-1。
负载的电压为
VL=VO1-VO2=-2(R15/R13)×(VM-VBP)
其中,R15和R13分别为第一放大器的反馈电阻15和输入电阻13的电阻值,VO1、VO2、VBP和VM分别为第一第二放大器的输出电压,公共点电压和输入耦合电容14与第一放大器输入电阻13之间的电压。分压器将公共点的电压设置为参考电压以设置音频放大器的偏置电压。例如,参考电压可以选择使分压器电阻相同而为电源电压的一半。正常工作时,当系统输入端E没有信号时,去耦电容22和耦合电容14具有相同的电压,电压等于参考电压,负载电压为零。当系统输入端E输入一个电压,输入耦合电容14抑制了输入电压的直流成分,而使输入电压实际为参考电压加上输入电压的交流成分。
负载电压等于输入电压的交流成分乘以放大增益-2R15/R13。通过选择适当的电阻比,负载的电压峰-峰值将有不同的幅度值。当电路上电时,由于耦合电容14和去耦电容22的充电具有时间差。这使第一放大器11的输出为高电压,而第二放大器12的输出仍然为零。如此巨大的差异导致上电时负载两端具有很大的电压,导致不受欢迎的可以听到的噪声。
为解决这一问题,已经提出了很多的解决方案。例如,电路用一个开关与负载串联,当延迟足够的时间,电路的瞬态过程已经完全稳定后再将此开关闭合。但是,这样的电路难于用于手机和随声听等小型设备,因为他们往往外形很大而难于集成。
另一方式是修改电路以使耦合电容和去耦电容的充电时间足够长。这样,电容电压在整个过程中就会尽量保持相同。如此则减少了负载电压,同时将噪声减小,甚至完全听不见。但是,如此一来就大大延长了电路从旁路状态启动的延迟时间。而要达到理想的效果,此时间通常会达到1~2秒时间,这在大多数应用中通常是不能接受的,特别是电话应用时。
再者,一些解决方案利用延迟时间和电源抑制比之间的折中。的确,最小化延迟时间适宜于减小输入耦合电容的电容值和从电源看进去的阻抗。这将改变电路抑制可能的电源电压扰动的能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带噪声抑制的音频放大器电路,在从旁路或停止状态启动时只有较小或没有有害噪声,易于集成,减少启动时间。
本实用新型解决所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带噪声抑制的音频放大器电路,包括放大器及耦合电容和去耦电容,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充电单元,与去耦电容22连接,用于对去耦电容22快速充电;
检测单元,与控制单元连接,用于检测去耦电容22的电压;
控制单元,与检测单元、充电单元连接,依据检测单元的检测结果控制放大器和充电单元的工作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成电硅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成都成电硅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35303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