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机顶盒应用功能仿真开发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0920351808.9 | 申请日: | 2009-12-2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571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24 |
| 发明(设计)人: | 方立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新大陆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N5/00 | 分类号: | H04N5/00;G06F9/44 |
| 代理公司: | 福州市鼓楼区京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12 | 代理人: | 翁素华 |
| 地址: | 350000 福建省福州市马尾开发区儒***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机顶盒 应用 功能 仿真 开发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数字机顶盒中有关应用功能软件开发领域,尤其是一种基于PC的机顶盒应用功能仿真开发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机顶盒应用功能软件开发的过程如图1所示:首先,应用程序通过驱动隔离层把所需要的操作传递给机顶盒的驱动程序;该机顶盒的驱动程序按照应用程序请求进行相应的操作或者得到相应的数据;最后把应用程序所需的数据反馈到应用程序中。
传统的数字电视机顶盒应用功能开发都是在具体的硬件上进行的,而程序编译是用特定的交叉编译器来完成。一般交叉编译器编译速度慢,调试时还需要把相应的机顶盒程序下载到机顶盒硬件上,这个过程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并且使用硬件调试界面,效率低且调试不方便,每次稍有一点小改动就要进行交叉编译、下载、在线调试等工作,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降低了工作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有效降低机顶盒应用功能的开发难度,减少了开发时间,提高了开发效率,并且能够快速地修正开发中发现的问题的机顶盒应用功能仿真开发装置。
本实用新型一种机顶盒应用功能仿真开发装置,主要包括基于机顶盒硬件的真实数据发送装置和基于PC的机顶盒应用功能仿真模拟装置;
所述的基于机顶盒硬件的真实数据发送装置主要包括用于接入有线电视网络的高频头、用于接收遥控器指令的遥控器接口和与机顶盒应用功能仿真模拟装置进行数据交互的网络接口、机顶盒驱动程序层、数据封装处理装置和协议解析装置;
该基于机顶盒硬件的真实数据发送装置经由网络接口收到机顶盒应用功能仿真模拟装置发出的封装打包好的通信协议后,通过协议解析装置把相应的协议翻译为机顶盒可以执行的驱动程序,通过机顶盒驱动程序层执行该驱动程序,同时将驱动程序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机顶盒应用程序所需的真实数据,经由数据封装处理装置进行封装后通过网络接口传输给机顶盒应用功能仿真模拟装置端;当真实数据发送装置接收到遥控器接口传入的遥控器的按键值时,通过数据封装处理装置按照特定协议经由网络接口把该按键值发送到机顶盒应用功能仿真模拟装置端;
所述的基于PC的机顶盒应用功能仿真模拟装置主要包括网络接口、PC驱动模拟程序层、驱动隔离层、机顶盒驱动程序开发层、协议打包器和数据打包器;该机顶盒驱动程序开发层用于开发和修改机顶盒的应用程序,通过PC驱动模拟程序层把需要机顶盒驱动程序执行的操作或者要求机顶盒提供数据的请求经过协议打包器打包后,经由网络接口发送至真实数据发送装置,交由机顶盒硬件去完成相应的操作;并通过网络接口接收真实数据发送装置发送的驱动程序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机顶盒应用程序所需的真实数据和机顶盒被请求提供的数据以及遥控器的按键值,由数据打包器按照驱动程序接口的方式继续打包,然后由PC驱动模拟程序层通过驱动隔离层传送给机顶盒驱动程序开发层供应用程序使用。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后,可以在基于PC的机顶盒应用功能仿真模拟装置上模拟整个机顶盒的应用功能程序的运行过程,可以得到反映机顶盒运行时的真实过程的数据,使得在基于PC的机顶盒应用功能仿真模拟装置的机顶盒驱动程序开发层上调试机顶盒应用功能程序的结果和在具体机顶盒硬件上的结果相同,利用PC机速度快、编译方便和调试简单等特点,加速机顶盒应用功能程序的开发进度,还可以脱离具体的机顶盒的平台,在不同的平台上都适用。
附图说明
图1是传统机顶盒应用功能软件开发的工作流程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流程图。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3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机顶盒应用功能仿真开发装置主要包括:基于机顶盒硬件的真实数据发送装置1和基于PC的机顶盒应用功能仿真模拟装置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新大陆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福建新大陆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35180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使用数字签名技术的可信红外热成像系统
- 下一篇:一种报警、报急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