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导管球囊式小肠镜无效
| 申请号: | 200920351612.X | 申请日: | 2009-12-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720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08 |
| 发明(设计)人: | 刘金华;王利;张忠鲁;王树卿;刘丹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金华 |
| 主分类号: | A61B1/012 | 分类号: | A61B1/012;A61B1/06 |
| 代理公司: | 大连科技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119 | 代理人: | 徐军 |
| 地址: | 116001 辽宁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导管 球囊式 小肠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尤其是一种直接应用于普通外科和消化内科的医疗器械。
背景技术
目前,在小肠疾病的这个领域,对于小肠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最早出现的是胶囊胃镜,而其应用是相当局限的,只可以大致观察到肠内情况,可以大致了解肠内部情况,且做不到治疗肠部疾病的目的。此后,近两年内日本又发明了双气囊式小肠镜,基本上可以达到小肠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但该原理的小肠镜在肠道内运行时相对位移短,操作时间长,气囊易老化破裂。导管球囊式小肠镜是经过动物实验后在动力系统上的改进,现有导管式小肠镜式的动力系统采用外滑道式结构,在使用过程中不稳定,易错位滑动,给检测工作带来了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导管球囊式小肠镜,改进了动力系统,将导管滑道设置成内含式,克服了外置滑道易错位滑动的不足,使其功能更加完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导管球囊式小肠镜,主要由检测部、正压支持部、主机、显示器、光源、快速反应部、打印机顺序连接而成,检测部由超细主检测镜、圆环状外动力部组成,所述超细主检测镜外套着圆环状外动力部,所述圆环状外动力部内含四根可滑动的导管。
所述超细主检测镜呈长细圆管状,内有活检通道,光源输入和图象输出路径。
所述导管切面呈近似1/4圆环状,导管前端密闭,前端侧壁开口,开口处有可膨胀的气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微创基础上开创了无创伤治疗的新理念,能够使患者不开刀就能完成部分肠道疾病的手术,能够减轻病人痛苦和经济负担,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同时,改进的动力系统不但完善了导管式球囊小肠镜的功能,而且结构简单,易于加工制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检测部简略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平面简略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检测部纵切面简图。
图中1.冷光源输出点,2.图像采集窗,3.活检孔,4.喷嘴,5.转动部,6.气囊,7.导管,8.进气进水孔按扭,9.吸气吸水孔按扭,10.活检电烧进入口,11.目镜,12.外部进气孔,13.吸气吸水孔,14.接地线孔,15.排气排水孔,16.外部冷光源传入孔,17.图像信息传出端,18.冷光源,19.主机,20.打印机或显示器,21.快速反应部,22.正压支持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解释说明。
在图2中,连接好各部分并消毒后,打开主机(19)、打印机(20)、快速反应部(21)和正压支持机(22)和冷光源,静脉麻醉下,把检测部经口插入动物体内,转动方向控制扭后根据肠子的体内走向进一步推进小肠镜,绕过十二指肠,当进入空肠一段距离后小肠镜推不进去时,其中位置位于12点和6点的二根导管(7)开始加压,12点和6点的气囊开始膨胀顶住肠壁,操作者在体外拉二根开始打压的导管,导管向后移动一段距离,这时剩下的位于3点和9点的二根导管开始打压,并被操作者向外拉,拉到先前12点和6点的工作位点,保持正压,先前的二根导管(12点和6点的二根导管)这时关闭正压,气囊回缩,放开肠壁,并被操作者推向起始部位,如此往复操作直到观察、检测全部小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金华,未经刘金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35161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微型汽车双暖风取暖装置
- 下一篇:高频紫外线杀菌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