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晶硅还原炉无效
申请号: | 200920351434.0 | 申请日: | 2009-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463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2-16 |
发明(设计)人: | 朱青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青松 |
主分类号: | C01B33/03 | 分类号: | C01B33/03;C30B29/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上海市陕西北***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晶 还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晶硅还原炉,主要是用三氯氢硅和氢气在加热的硅芯上进行化学气相沉积生产多晶硅的还原炉。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生产多晶硅的主要工艺技术是“改良西门子法”:用氯气和氢气合成氯化氢,氯化氢和硅粉在一定温度下合成三氯氢硅,然后对三氯氢硅进行分离精馏提纯,提纯后的高纯三氯氢硅与氢气按比例混合后通入多晶硅还原炉内,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在通电高温硅芯上进行沉积反应生成多晶硅,反应温度控制在1080摄氏度左右,最终生成棒状多晶硅产品,同时生成四氯化硅、二氯二氢硅、氯化氢等副产物。
多晶硅还原炉是“改良西门子法”生产多晶硅的主要设备,由底盘、含夹套冷却水的钟罩式双层炉体、电极、视镜孔、混和气进气管、混和气尾气出气管、炉体冷却水进水管、炉体冷却水出水管、底盘冷却水进水管、底盘冷却水出水管及其他附属部件组成,炉体主体采用不锈钢材质,以减少设备材质对产品的污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晶硅还原炉,该多晶硅还原炉单炉产量比现有的多晶硅还原炉单炉产量有大幅度提升。
本发明多晶硅还原炉主要由底盘、含夹套冷却水的钟罩式双层炉体、电极、视镜孔、混和气进气管、混和气尾气出气管、炉体冷却水进水管、炉体冷却水出水管、底盘冷却水进水管、底盘冷却水出水管、连接硅芯与电极的石墨夹头及其他附属部件组成,炉体主体采用不锈钢材质,以减少设备材质对产品的污染,每对电极分正、负极均匀的设置在底盘上,混和气进气管分为数个喷口均匀的设置在底盘上,准备生产时,在底盘上的各对电极上安装好连接硅芯与电极的石墨夹头并安装好硅芯,再把含夹套冷却水的钟罩式双层炉体吊装安装在底盘上,进行气密性试验,确认不漏气后,通过电极对硅芯通电加热,控制温度至1080摄氏度,通入三氯氢硅和氢气的混合气,在高温硅芯上进行化学气相沉积反应生成棒状多晶硅产品,其特征是在还原炉底盘上均匀布置60对电极。
该种还原炉每批次产量较现有的还原炉有大幅度的提升,每公斤多晶硅的电耗相应降低,多晶硅的综合生产成本和能耗也相应降低。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结合说明书具体的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这些附图中所展示出的具体形态。
图1为该多晶硅还原炉主视图。
图2为60对电极多晶硅还原炉底盘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涉及的多晶硅还原炉主视图如图1所示,1为含夹套冷却水的钟罩式双层炉体,2为视镜孔,3为底盘,4为底盘冷却水进水管,5为底盘冷却水出水管,6为混和气进气管,7为进气管喷口,8为混和气尾气出气管,9为炉体冷却水进水管,10为炉体冷却水出水管,11为连接硅芯与电极的石墨夹头,12为电极,13为硅芯,14为夹套冷却水导流板,准备生产时,在底盘3上的各对电极12上安装好连接硅芯与电极的石墨夹头11并安装好硅芯13,再把含夹套冷却水的钟罩式双层炉体1吊装安装在底盘3上,进行气密性试验,确认不漏气后,通过电极12对硅芯13通电加热,控制温度至1080摄氏度,通过进气管喷口7喷出的三氯氢硅和氢气的混合气在高温通电硅芯13上进行化学气相沉积反应,最终生成棒状多晶硅产品。
本发明涉及的多晶硅还原炉底盘俯视图如图2所示,7为进气管喷口,8为混和气尾气出气管,12为电极,在还原炉底盘上分别均匀布置60对电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青松,未经朱青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35143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硫酸钴结晶分离的装置
- 下一篇:一种漏斗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