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吸收塔有效
| 申请号: | 200920350775.6 | 申请日: | 2009-12-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185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03 | 
| 发明(设计)人: | 赵凯;陈芳;徐志强;张东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1D53/18 | 分类号: | B01D53/18 |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廖元秋 | 
| 地址: | 100038***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吸收塔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吸收塔,尤其是涉及一种能够再生脱硫剂的烟气脱硫中使用的吸收塔。
背景技术
二氧化硫污染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控制二氧化硫污染势在必行。目前,按脱硫工艺在生产中所处的部位不同可采用燃烧前脱硫、燃烧中脱硫和燃烧后脱硫三种脱硫方式。其中,燃烧后的烟气脱硫是目前世界上控制二氧化硫气体污染所采用的主要手段。该脱硫技术有很多种,按脱硫工艺的反应状态大致可分为干法、半干法和湿法三类。其中在我国,湿式石灰石-石膏法烟气脱硫技术占90%以上,但该技术也存在副产品石膏难以再利用、脱除二氧化硫的同时产生二氧化碳且脱硫剂无法循环利用等问题。
因此,急需一种新型的烟气脱硫方法及其使用的设备,能够在脱除烟气中二氧化硫的同时,还能够避免副产品难以再利用,产生二氧化碳且脱硫剂能够循环利用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至少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能够解决副产品难以再利用,产生二氧化碳的问题且脱硫剂能够循环利用的烟气脱硫中使用的吸收塔。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吸收塔,包括:壳体;设在壳体下部的烟气入口;
贫脱硫剂入口,所述贫脱硫剂入口设置壳体上部以将在预定温度吸收二氧化硫且在预定温度以上解析出二氧化硫的贫脱硫剂供到壳体内;设在壳体顶部、用于排出除去二氧化硫后的净烟气的净烟气出口;设在壳体底部、用于排出吸收了二氧化硫的富脱硫剂的富脱硫剂出口;液体分布器,所述液体分布器设置在壳体内且液体分布器的入口与贫脱硫剂入口相连;和填料层,所述填料层设置在贫脱硫剂入口与烟气入口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吸收塔,在脱除烟气中二氧化硫时,烟气与能够再生的脱硫剂逆流接触,从而提高了从烟气中吸收二氧化硫的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吸收塔还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吸收塔可以进一步包括除雾器,所述除雾器设置在壳体内且位于净烟气出口与贫脱硫剂入口之间。
由此,能够使得排出吸收塔的烟气干燥,避免带走水分和吸收剂。
所述除雾器包括第一和第二除雾器,其中第一除雾器位于第二除雾器上方且间隔开预定距离。
所述除雾器为折流板除雾器或丝网除雾器。
所述填料层由金属孔板波纹填料构成。
所述填料层由不锈钢制成的丝网或环构成。
所述壳体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有吸收塔人孔。
在所述壳体上在烟气入口下方设有吸收塔液位计。
在所述壳体上在烟气入口下方设有吸收塔测温计。
在所述壳体的底部设有用于支撑本体的支座。
本实用新型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吸收塔的烟气脱硫系统的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吸收塔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所示再生塔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使用图1所示烟气脱硫系统进行脱硫的流程示意图;和
图5为使用图1所示烟气脱硫系统进行脱硫的另一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上部”、“下部”、“顶部”、“底部”、“上方”、“下方”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要求本实用新型必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在描述之前,需要对本实用新型描述中使用的部分术语进行简单的解释,“贫脱硫剂”是指没有吸收二氧化硫的脱硫剂或者已经解析出所吸收二氧化硫的脱硫剂(贫液剂)。“富脱硫剂”是指吸收了二氧化硫的脱硫剂(富液剂),其中,如果富脱硫剂通过两次以上的解析脱除其中的二氧化硫,那么在本实用新型中,一次解析之后且最后一次解析脱硫之前的脱硫剂也可以称为中间贫脱硫剂,最后一次解析脱硫后的脱硫剂称为贫脱硫剂,如果富脱硫剂仅通过一次解析脱除其中的二氧化硫,那么一次解析脱硫后的脱硫剂就称为贫脱硫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35077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