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组合式检查井井座有效
申请号: | 200920319322.7 | 申请日: | 2009-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744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08 |
发明(设计)人: | 叶后富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双环塑胶阀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9/14 | 分类号: | E02D29/14 |
代理公司: | 浙江翔隆专利事务所 33206 | 代理人: | 胡龙祥;戴晓翔 |
地址: | 318020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组合式 检查井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道配件领域,具体是地下管道系统中的检查井井座。
背景技术
现有的专利技术方案如ZL200510040424.1号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组合管件式检查井”,ZL200310112674.2号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管件式检查井”,这样检查井的井座均为一体式结构,需要为各种结构形式的各种规格产品制造专用模具,模具的制造费用高,尤其是制造大规格井座时,模具的制造费用就占据更大的产品制造成本,导致井座产品的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和提出的技术任务是克服现有井座制造成本高的缺陷,提供一种组合式检查井井座。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组合式检查井井座,其包括内部形成连通空腔的基部、设于所述基部上的一个向上的井道口和至少一个横向的管道承接口,所述的井道口与管道承接口通过所述的连通空腔连通,其特征是:所述的井道口内插装承接管,该承接管的内端具有承接折边,在所述的井道口与承接管之间置有衬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井道口内插装承接管,承接管的内端设置承接折边,在井道口与承接管之间置衬圈来形成组合结构的井道承接口用于连接井筒。本实用新型通过将井道承接口设置成组合式结构实现了组合式结构的检查井井座,因此,在制造时,可以将井道承接口为同种规格的检查井井座制造统一的承接管模具以降低模具制造成本,间接降低井座的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井座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基部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衬圈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1A、1B-连通空腔,2A、2B-基部,3A、3B-井道口,4A、4B-管道承接口,5-承接管,6-承接折边,7A、7B-衬圈,8-定位折边,9-台阶,10-定位加强筋,11-压设台阶,12-折边,13-井筒,D-折边的宽度。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的组合式检查井井座(图中实线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较佳结构,其包括内部形成连通空腔1A的基部2A、设于基部2A上的一个向上的井道口3A和至少一个横向的管道承接口4A(图示为两个),井道口3A与管道承接口4A通过连通空腔1A连通,井道口3A内插装承接管5,该承接管5的内端(图示的下端)具有承接折边6,在井道口3A与承接管5之间置有衬圈7A。所述的井道口3A、承接管5、衬圈7A形成井道承接口用于连接井筒13(图中以双点划线所示)。因此,在制造时,可以将井道承接口为同种规格的检查井井座制造统一的承接管模具以降低模具制造成本,间接降低井座的制造成本。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完善和补充,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以下各段附加的技术特征以便在实施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时根据其作用选用:
如图1所示,为了避免将承接管5插装在井道口3A内时对承接管5定位而不至于使承接管5插入太深而减小管道承接口4A的通径,可在承接管5的外端(图示的上端)设置对应井道口3A上端的定位折边8,以便在将承接管5插装在井道口3A内时定位折边8在井道口3A上端定位;也可以在井道口3A的内壁上设置对应承接管5内端(图示的下端)的定位结构,以便在将承接管5插装在井道口3A内时由该定位结构对承接管5的内端定位。图1所示井座,同时示出了在承接管5的外端(图示的上端)设置定位折边8以及在井道口3A的内壁上设置定位结构两种对承接管5进行定位的结构方式,当产品尺寸设计合适时,该两种定位结构可同时起定位作用,相互辅助;当在产品尺寸设计有误差时,其中一种结构可作为另一种的防范,如当其中一种定位结构损坏时,另一种结构可以继续对承接管进行定位来保证井座的结构完整。
进一步的,所述的定位结构可以为图1所示设于井道口3A内壁上的台阶9;还可以为图2所示(图示管道承接口4B为四个)设于井道口3B内壁上的若干竖向的定位加强筋10,用于增加基部2B的强度。而且,定位加强筋10的上端位于同一平面上,用于一致承载承接管5;为了进一步增加基部2B的强度,定位加强筋10尽可能的分布于基部的内壁。
如图1所示,所述的衬圈7A为圆筒状,其置于井道口3A的内壁与承接管5的外壁之间,用于形成密封的井道承接口。进一步的,承接管5内端的外壁上设置有压设台阶11,用于压设衬圈,避免插接时衬圈受到阻力而在承接管5的外壁上滑动,且当井道口3A和3B的内壁上设置定位结构时,该压设台阶11可以将衬圈7A压设在定位结构上,并可促使衬圈7A和7B变形紧密接触井道口3A和3B的内壁与承接5管的外壁,保证密封效果。如图3所示,衬圈7B的下端具有向内的折边12,连接时令该折边12抵触在承接管5的内端面上,在插接时即使受到阻力也不会在承接管5的外壁上滑动,在承接管5插接到位后位于密封位置,保证密封效果;当井道口的内壁3A和3B上设置定位结构时,折边12可被挤压在定位结构上以对衬圈7A和7B予以固定。而且,折边12的宽度D不大于承接折边6的宽度,避免连接在一起时折边12突出而减小井筒内径以及钩挂杂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双环塑胶阀门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双环塑胶阀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31932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铲的铲杆与铲斗直接连接装置
- 下一篇:限位桥梁隔震橡胶支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