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连接器有效
| 申请号: | 200920319121.7 | 申请日: | 2009-12-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390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17 |
| 发明(设计)人: | 陈德金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R13/40 | 分类号: | H01R13/40;H01R13/629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5316 江苏省昆***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板与板连接器中的插座连接器。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产品的迅猛发展,电连接器在电子产品中的应用日益增多,电连接器的设计技术日渐成熟,在设计电连接器的工程中,如何在制造过程中和运输过程中保证产品的质量是设计者设计产品时的重点课题。例如现今市场上的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和导电端子,绝缘本体上设有组装导电端子的端子收容槽,绝缘本体设有插接面和安装面,插接面与端子收容槽相对应的地方设有供对接端子插入的插接孔,导电端子包括固定在绝缘本体上的固定部、由固定部向插接孔延伸的一对接触弹片及由固定部延伸出绝缘本体的焊接部。在制造导电端子的过程中,导电端子的接触弹片在锻压时,会将接触弹片向内压过,甚至贴在一起;或是在装配和运输过程中,因非正常接触,而导致接触弹片向内变形而不能恢复到初始状态,当出现上述问题后,在对接连接器插入时,对接端子就不能正常的插入在该连接器,给使用者带来极大的部变。
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型电连接器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其能防止导电端子受外力作用变形而不能正常使用的现象。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及组装在该绝缘本体内的导电端子,该绝缘本体设有插接面、与插接面相对安装面及端子孔,该端子孔贯穿插接面与安装面;导电端子由插接面向安装面插入端子孔内,其包括固定部、自固定部两侧延伸一对连接部及由连接部分别向安装面延伸的接触弹片,其中,端子孔的侧壁上设有凸肋,该凸肋凸伸于连接部之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绝缘本体在端子孔的侧壁上设有凸肋,且该凸肋置于导电端子的一对连接部之间,组装过程中,导电端子的连接部和接触弹片锻压时,向内压过则不能组装入绝缘本体;组装后的导电端子,在受到外力的作用后,导电端子的连接部和接触弹片向内变形抵压在凸肋上,可避免连接部过度变形不能恢复到初始状态的现象发生,所以,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能有效的解决导电端子受外力而恶性变形的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绝缘本体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导电端子的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绝缘本体的剖视图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到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00,包括绝缘本体1及组装在绝缘本体1中的导电端子2。
请特别参照图3所示,绝缘本体1上设有收容导电端子2的端子孔10,定义绝缘本体1的上端面为插接面11,与插接面11相对的一面为安装面12,该端子孔10贯穿插接面11与安装面12,端子孔10包括第一侧壁101、与第一侧壁101相对的第二侧壁102及邻接第一侧壁101和第二侧壁102的侧壁105。其中,在端子孔10的第一侧壁101上设有凸肋103,凸肋103连接插接面11与安装面12,且与插接面11连接的一端设有倒角1031,导引对接端子的插入;此第二侧壁102上设有定位槽104用以定位导电端子2,定位槽104成对设置,其槽口相对,每个定位槽104由一凸台1040和第二侧壁102围成,该凸台1040的上端面位于插接面11的下方。
请特别参照图4所示,导电端子2包括固定部20、自固定部20两侧延伸形成的一对连接部21及由连接部21分别向下延伸的接触弹片22,固定部20包括延伸至插接面11的支撑部201。请特别参照图1所示,连接部21由支撑部201的两侧垂直第二侧壁102向第一侧壁101延伸,此连接部21与支撑部201围成“U”型的插接口26。接触弹片22成对设置,该对接触弹片22相向弯折,在此接触弹片22上还弯折有接触区23。导电端子2还包括由固定部20向下延伸出绝缘本体1的焊接部2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31912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