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预制外墙板多道防排防水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0920318361.5 | 申请日: | 2009-12-2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353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17 |
| 发明(设计)人: | 栗新;李矱宓;居晓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建工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4F13/08 | 分类号: | E04F13/08;E04B2/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交达专利事务所 31201 | 代理人: | 王锡麟;王桂忠 |
| 地址: | 20005***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预制 外墙 多道 防水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建筑工程技术领域的装置,具体是一种预制外墙板多道防排防水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建筑产业化的兴起,预制装配式外墙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对于墙板间拼缝的防水构造处理,有材料防水、构造防水两种,其各自优缺点如下:
1.空腔构造防水做法(物理防水)
基本构造:在外墙板侧边缘接缝处设置适当形状的线型构造,如滴水线、挡水台、披水、防飘板、集流槽、导流槽(管)等,形成压力平衡空腔,利用与大气联通的垂直或水平减压空腔作用,截断外墙板面拼缝处环境水气向室内渗透的毛细管通路,并通过导流槽(管)将渗入墙体内的凝结水排出。
缺点:由于构造上先天不足,施工过程中极易引起构造失效;板边需加工成特殊形状的企口,制作较为复杂;受自然温差的影响较大;材料干缩变形引起墙面板接口开裂破坏;抗震性能差。
2.材料密封法
缺点:常规采用机械式连结方式,墙板之间、墙板与主体结构之间均存在连接缝,当用以防水的建筑密封膏损坏时,极易造成渗水现象;仅一道设防,防水的可靠性取决于密封材料的薄弱部位的处理方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预制外墙板多道防排防水结构,综合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高预制外墙板拼缝的防水可靠性,利用新型材料,降低施工复杂度。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实用新型包括:外墙板、止水条、PVC塑料片、填缝层、密封层和导流管,其中:外墙板的内部设有减压空腔,止水条位于外墙板内并与若干块相邻外墙板的减压空腔相连通,PVC塑料片、填缝层和密封层由外至内依次设置于减压空腔的另一端,导流管位于外墙板的外侧并与密封层相连接。
所述的减压空腔为Z字形结构,其内部设有止水条的一端高度大于设有PVC塑料片的一端高度。
所述的外墙板为预制钢筋混凝土实心墙板或钢筋混凝土复合式保温墙体,外墙板的内部设有保温层。
本实用新型技术本着“堵、阻、疏、导、排”的原则设防,充分利用新型合成高分子密封膏的材料性能,将独特的空腔内导流和排水设计与传统减压空腔原理相结合,辅以新型空心橡胶管止水条形成可靠的三道防水。通过构造措施将每一个楼层高度作为一个竖向防排单元,将各潜在渗漏点相互隔离;在每个竖向防排单元内,在水平减压空腔内设置排水槽与竖向减压空腔内设置的排水槽互相贯通,在每个竖向减压空腔排水槽的最低处设导流管以及时排除进入减压空腔内的水分。
本实用新型技术具有以下特点:1)多道设防,增强外墙面板板缝拼接处的防水性能,避免单道防水构造一旦防水构造破坏即出现渗漏的缺点,提高节点防水使用年限。2)竖向分区,将外墙面在竖向以每个楼层高度为防排单元,每个防排单元相互隔离,避免上部防排单元渗漏点对下部防排单元的影响,在提高防水效果的同时便于及时发现渗漏点,便于维护。3)在空腔内设置排水槽,可以将渗漏入空腔的水集中排入竖向排水槽,通过设置在竖向空腔内的排水槽将水引入排水管,排出。4)利用空心橡胶管替代水泥坐浆,便于工厂化、程序化操作,同时增强板间挤密效果。5)节点构造关键部位均使用弹性材料,对建筑物的振动、变形具有较大的适应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拼接示意图。
图2为图1中II部分局部剖面侧视图。
图3为图1中I部分局部剖面俯视图。
图4为实施例2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上海某房地产住宅项目,实验工程地上14层,地下1层,建筑高度为42.50m,采用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外挂预制钢筋混凝土外墙板1,墙板标称厚度160mm,板面集成外墙面砖,保温采用常规外墙内保温做法。项目建成跟踪调查未发现有渗漏点。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包括:外墙板1、止水条2、PVC塑料片3、填缝层4、密封层5和导流管6,其中:外墙板1的内部设有水平的减压空腔7,止水条2位于外墙板1内并与若干块相邻外墙板1的减压空腔7相连通,PVC塑料片3、填缝层4和密封层5由外至内依次设置于减压空腔7的另一端,导流管6位于外墙板1的外侧并与密封层5相连接。
所述的减压空腔7为Z字形结构,其内部设有止水条2的一端高度大于设有PVC塑料片3的一端高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建工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市建工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31836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量度重量功能的手机
- 下一篇:建筑装饰用一体化聚氨酯保温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