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金属波纹管的连接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0920315785.6 | 申请日: | 2009-11-2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68667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01 |
| 发明(设计)人: | 邵景辉;王东;常钊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金阳光管业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L21/06 | 分类号: | F16L21/06 |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 代理人: | 徐爱萍 |
| 地址: | 150040 黑龙江省***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金属 波纹管 连接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波纹管的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金属波纹管连接方式分为法兰连接、焊接、螺纹连接、快速接头和管箍连接,在管箍连接中开口管箍的一端采用单螺母单向转动来拉紧开口管箍的开口,由于螺杆的转动螺母也随之转动,导致开口管箍受力不均,易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金属波纹管的连接装置,以解决现有的金属波纹管连接装置中开口管箍在连接两个金属波纹管封闭开口的过程中,开口管箍受力不均,易损坏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所述连接装置包括开口管箍,所述装置还包括多个单动双进锁紧机构,多个单动双进锁紧机构沿开口管箍的轴向并列设置,每个单动双进锁紧机构由两个外套、第一螺杆、第二螺杆、螺母和两个圆柱构成,每个外套由平板和两个圆环制成一体,所述开口管箍开口的一端与两个平板中的一个平板固接,所述开口管箍开口的另一端与两个平板中的剩余一个平板固接,圆柱的两端各套有一个圆环且每个圆环与圆柱间隙配合,两个圆环设在平板上且两个圆环沿开口管箍的轴向并列设置,每个圆柱沿径向设有螺纹通孔,两个螺纹通孔的螺纹旋向相反,第一螺杆和第二螺杆设置在两个圆柱之间,第一螺杆上的螺纹旋向与第二螺杆上的螺纹旋向相反,第一螺杆的一端通过一个与第一螺杆相匹配的螺纹通孔与圆柱螺纹连接,第二螺杆的一端通过与第二螺杆相匹配的螺纹通孔与圆柱螺纹连接,第一螺杆的另一端与第二螺杆的另一端对接,第一螺杆与第二螺杆的对接处套装有螺母。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中第一螺杆、第二螺杆和螺母保持在同一平面内,外套与开口管箍固接,两个螺杆的转动带动圆柱在外套内微转,圆柱的转动,不断的改变受力点,形成顺畅的受力过程,解决了原来受力不均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主视图,图2是单动双进锁紧机构2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1和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所述连接装置包括开口管箍1,所述装置还包括多个单动双进锁紧机构2,多个单动双进锁紧机构2沿开口管箍1的轴向并列设置,每个单动双进锁紧机构2由两个外套3、第一螺杆4、第二螺杆5、螺母6和两个圆柱7构成,每个外套3由平板3-1和两个圆环3-2制成一体,所述开口管箍1开口的一端与两个平板3-1中的一个平板3-1固接,所述开口管箍1开口的另一端与两个平板3-1中的剩余一个平板3-1固接,圆柱7的两端各套有一个圆环3-2且每个圆环3-2与圆柱7间隙配合,两个圆环3-2设在平板3-1上且两个圆环3-2沿开口管箍1的轴向并列设置,每个圆柱7沿径向设有螺纹通孔7-1,两个螺纹通孔7-1的螺纹旋向相反,第一螺杆4和第二螺杆5设置在两个圆柱7之间,第一螺杆4上的螺纹旋向与第二螺杆5上的螺纹旋向相反,第一螺杆4的一端通过一个与第一螺杆4相匹配的螺纹通孔7-1与圆柱7螺纹连接,第二螺杆5的一端通过与第二螺杆5相匹配的螺纹通孔7-1与圆柱7螺纹连接,第一螺杆4的另一端与第二螺杆5的另一端对接,第一螺杆4与第二螺杆5的对接处套装有螺母6。
具体实施方式二: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开口管箍1开口的一端与两个平板3-1中的一个平板3-1的固接形式为焊接,所述开口管箍1开口的另一端与两个平板3-1中的剩余一个平板3-1的固接形式为焊接。其他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工作原理:将开口管箍1套在两个金属波纹管连接处,外套3与开口管箍1固接,每个圆柱7装入两个圆环3-2中,转动螺母6,由于第一螺杆4和第二螺杆5旋向相反,两个外套3均向里运动,开口管箍1开始拉紧,两个螺杆工作时,圆柱7在外套3中微转,形成顺畅的受力过程直至将两个金属波纹管紧固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金阳光管业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哈尔滨金阳光管业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31578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弧形反射镜精加工技术
- 下一篇:双交换工作台加工中心液压夹具联机控制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