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铸造模具水气混合冷却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920315496.6 | 申请日: | 2009-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438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11 |
发明(设计)人: | 李伟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万丰奥威汽轮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17/04 | 分类号: | B22D17/04;B22D18/04 |
代理公司: | 浙江翔隆专利事务所 33206 | 代理人: | 胡龙祥 |
地址: | 312500***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铸造 模具 水气 混合 冷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冷却装置,尤其是一种铸造模具的水气混合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低压铸造是指将熔化的金属溶液通过压力作用充填型腔并在型腔中通过结晶凝固形成铸件的方法。由于所用的压力较低,所以叫做低压铸造。其工艺过程是在密封的坩埚(或密封罐)中通入干燥的压缩空气,金属液在气体压力的作用下,沿升液管上升,通过浇口平稳地进入型腔,保持坩埚内液面上的气体压力,一直到铸件完全凝固为止。然后解除液面上的气体压力,使升液管中未凝固的金属液流回坩埚,再开型并推出铸件。
低压铸造独特的优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液体金属充型比较平稳;
2、铸件成形性好,有利于形成轮廓清晰、表面光洁的铸件,对于大型薄壁铸件的成形更为有利;
3、铸件组织致密,机械性能高;
4、提高了金属液的工艺收得率,一般情况下不需要冒口,使金属液的收得率大大提高,收得率一般可达90%。
此外,劳动条件好;设备简单,易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也是低压铸造的突出优点。
为充分利用低压铸造时液体金属在压力作用下自下而上地补缩铸件,在进行工艺设计时,应考虑使铸件远离浇口的部位先凝固,让浇口最后凝固,使铸件在凝固过程中通过浇口得到补缩,实现顺序凝固。常采用下述措施:
1、浇口设在铸件的厚壁部位,而使薄壁部位远离浇口;该措施由于受产品设计的影响较大,很多产品无法采用。
2、用加工余量调整铸件壁厚,以调节铸件的方向性凝固;该措施由于增加毛坯的余量,增加金属溶液的使用量,也增加机加工的加工时间和铸造的工艺时间,所以一般情况下也不建议采用。
3、改变铸件的冷却条件。该措施是成本最低,也是效果最好的方案。
一般铸件的冷却条件有水冷和风冷:
水冷却是大多数模具采用的冷却方式,但也有其缺点:要求管道密封性要好,上下水管路必须通畅,对水资源的浪费较大;当冷却温度超过100℃时,易产生蒸汽爆炸。优点是热容较大,可实现快速降温。
现在水冷却使用的水冷盘,与模具通过螺栓连接贴合在模具需要冷却的表面,其缺点:水冷盘易变形与模具贴合不紧密,造成冷却效果不佳;水接触水冷盘,没有与模具直接接触,影响冷却效果;由于需要对水道进行密封防止泄露,在模具上设置部位有局限性。
风冷却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冷却方法,和水冷正相反,它不需要严密的管道密封,不存在资源浪费,可以冷却温度高于100℃的模具,可以通过气体的流量来确定冷却的速度,并且来源简洁方便,有一定规模的生产车间都能取得比较方便的气源。但是风冷由于风的热容较小,冷却速度和效果无法满足快速冷却的效果,且冷却成本要比水冷大很多。
现在风冷却使用的风冷器,通过风冷管直接对住模具需要冷却的部位吹入高压空气以达到模具冷却的效果,缺点:由于气的比热容较低,无法达到理想的冷却速度和冷却效果。产品铸造的周期较长。
两种冷却方式都有各自的优缺点,但通过这两种方式均无法得到完美的结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任务是充分利用水冷却冷却速度快的优点,同时利用风冷却不需要严密的管道密封容易在模具中设置的优点,提供一种铸造模具水气混合冷却装置。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铸造模具水气混合冷却装置,包括冷却气管和冷却水管,其特征是:所述的冷却气管上具有喷射支管,所述的冷却水管上具有连通所述喷射支管的水支管。
作为优选,所述的水支管与喷射支管数量相同且一一连通。
作为优选,所述冷却气管和冷却水管上分别连接一个接口。
所述冷却气管和冷却水管的进口上分别连接有电磁控制阀。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兼顾了水冷却、风冷却两种冷却方式的优点,达到更佳的冷却效果。
2.通过该实用新型,作用在模具上的冷却水已经被雾化为水雾,冷却后不会形成水流,影响模具和设备。
3、工作时不需要设置防止冷却水泄露的水冷盘,易于设置。
4、冷却用水、气能够直接接触模具表面,冷却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俯视状态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向剖视放大图。
图中标号说明:1-冷却气管,2-冷却水管,3-喷射支管,4-水支管,5-水进口,6-气进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万丰奥威汽轮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万丰奥威汽轮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31549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卧式数控车床排线防护罩
- 下一篇:连铸机中间包液压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