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后门窗分隔条结构无效
| 申请号: | 200920315030.6 | 申请日: | 2009-11-1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66459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01 | 
| 发明(设计)人: | 胡增辉;娄源发;李书福;杨健;安聪慧;王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吉利汽车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J10/02 | 分类号: | B60J10/02 |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 | 
| 地址: | 315800 浙江省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门窗 分隔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门窗的密封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汽车后门窗分隔条。
背景技术
汽车后门窗分隔条作为一种三角窗区域的辅助窗格,其端部通常通过一个安装支架联接在后门窗外框侧面上,如美国专利US5404677所公开的“Triangular Window Structure ofAutomotive Side Door”,在该公开中,三角窗分隔条通过一个安装支架联接在车门外框的侧面上。在现有的一些车型的后门窗上也采用了上述所公开的结构,如图1-图4所示:分隔条总成包括分隔条3分隔条安装支架4和塑料端帽5。分隔条为一长条弧形构件,设有外弧面35和内弧面36;在与弧面垂直的侧面上有一个导槽31;安装支架4为一Z字形构件,其具有一个固定端41和一个安装端42,安装端42上有一个螺孔43;安装支架4的固定端41预先焊接在导槽31的下端。分隔条总成、后门窗外框1的下侧面11和后门窗外框1的上窗格13形成一个三角形区域。装配时,分隔条总成需与门窗玻璃一起倾斜地慢慢用力放入车门总成内,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分隔条总成上下端缺少挪移调整空间,其下端的安装支架4与车门Z方向斜面受力挤压摩擦、分隔条总成上端塑料端帽5与上窗格13挤压摩擦,直至安装支架4安装端42上的螺孔43及上端塑料端帽5上的固定孔与后门窗外框1对应固定孔对准后用螺栓固定。在这个装配过程中,由于挤压力过大,导致分隔条总成下端安装支架4变形甚至脱焊,上端塑料端帽5脱落。另外,由于装配好的分隔条总成下端安装支架4的固定螺栓12是在车门总成Z方向,即在后门窗外框1的下侧面11上固定的,无法用车门内饰板进行遮盖,导致螺栓外露的外观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解决汽车后门窗分隔条安装支架在装配过程中易变形脱焊问题,同时也是为了解决后门窗分隔条下端安装支架在后门窗外框下侧面的螺栓固定产生的外观缺陷。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汽车后门窗分隔条结构,联接在后门窗框架、后门窗内面板之间,包括分隔条和分隔条安装支架。所述分隔条为弧形长条状构件,设有外弧面和内弧面;在与外弧面和内弧面垂直的两侧面上设有一个与所述分隔条弧形一致的第一导槽和第二导槽,所述第一导槽用于引导后窗玻璃的升降,所述第二导槽用于三角窗玻璃的固定。
所述第二导槽设有沿所述分隔条外弧面延伸的外槽沿和沿所述分隔条内弧面延伸的内槽沿,作为优选,所述槽口设在靠近所述分隔条第二导槽下端部的内槽沿上;所述分隔条安装支架设有一个固定端和一个安装端,作为优选,所述安装端设有一个螺孔,通过其上的螺孔和所述后门窗内面板上与之对应的安装孔采用螺栓进行固定联接;作为优选,所述分隔条安装支架的固定端预先横向焊接在所述槽口上,作为另外一个方案,所述分隔条安装支架的固定端也可预先横向铆接在所述槽口上。
通过将后门窗分隔条下端安装支架由现有技术中在后车门总成Z方向上的固定点,更改为Y方向向内的固定点,使分隔条总成上下端具有足够的挪移调整空间,避免了分隔条总成上下端在安装过程产生挤压摩擦,造成分隔条下端安装支架变形脱落、上端塑料端帽脱落现象。同时,由于分隔条上下端存在调整空间,无需与门窗玻璃一起装配,大大减轻员工工作强度。另外,由于螺栓固定点改在后门窗内面板上,可被车门内饰板遮盖,有效解决了螺栓外露的外观缺陷。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左后车门总成的透视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分隔条在左后门窗的安装示意图;
图3为现有技术中分隔条总成结构图;
图4为图3中A部分放大图;
图5为改进后左后车门总成的透视图;
图6为改进后左后分隔条在左后门窗的安装示意图;
图7为改进后的分隔条总成结构图;
图8为图7中B部分放大图;
图9为图8中AA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吉利汽车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吉利汽车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31503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骑行车类减震车座
- 下一篇:一种精铋的自动铸锭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