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及其组件有效
| 申请号: | 200920314099.7 | 申请日: | 2009-11-0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767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08 |
| 发明(设计)人: | 林南宏;张俊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R12/14 | 分类号: | H01R12/14;H01R13/639;H01R12/1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5316 江苏省昆***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器 及其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及其组件,尤指一种连接芯片模块与电路基板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中国专利公告CN 201112963Y号揭示了一种电连接器,其用于连接芯片模块与电路板,且其包括安装于电路板的连接器主体、覆盖于连接器主体上的屏蔽片、连接屏蔽片与电路板的连接装置以及与连接装置连接的背板。连接器主体包括收容芯片模块的绝缘本体及框设于绝缘本体外侧且抵压于芯片模块上的压接片。该电连接器还包括可操作的摇杆。电连接器安装于电路板之上,芯片模块安装于电连接器的绝缘本体上,达成电性连接。该种电连接器的结构复杂,且高度较高,不能适应电子组件小型化、薄型化的发展趋势。
所以,有必要设计一种电连接器及其组件,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电连接器及其组件。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框架及若干导电端子,框架形成一矩形开口,且其包括第一侧壁及相邻于第一侧壁的第二侧壁,第一侧壁设有向内开口的卡槽,第二侧壁内侧为阶梯状,且该框架上设有卡固装置,导电端子收容于框架的侧壁内,卡槽内收容有上、下两排导电端子,第二侧壁内收容有一排导电端子。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另一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其包括电路基板、芯片模块及电连接器,电路基板上开设有一矩形开口,电连接器安装于电路基板的开口内并电性连接电路基板及芯片模块,其包括一收纳芯片模块的框架及收容于框架的侧壁内的若干导电端子,该框架的一侧壁设有卡持芯片模块的侧边的卡槽,且框架上设有卡固芯片模块的卡固装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包括一可收容芯片模块的框架,该框架的第一侧壁设有卡槽,芯片模块的一侧边卡持于卡槽内,且其受到卡固装置的固持,从而使芯片模块卡持于框架内,实现与电路基板的电性连接,该电连接器结构简单、高度较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件的立体组合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件的部分分解图,其中芯片模块未装入电连接器。
图3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第一导电端子及第二导电端子的立体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第三导电端子的立体图。
图7是沿图1中A-A线的剖视图。
图8是沿图1中B-B线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及图2,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件100包括电路基板2、芯片模块3及电连接器4。电路基板2上开设有一矩形开口21,电连接器4安装于电路基板2的开口21内并电性连接电路基板2及芯片模块3,芯片模块3安装于电连接器4内。
请参阅图2至图4,电连接器4包括一收纳芯片模块3的框架41及若干导电端子42。框架41呈L型,其形成一矩形开口且设有抵接于电路基板2的第一侧壁410及相邻于第一侧壁410的第二侧壁411。第一侧壁410及第二侧壁411的外侧为阶梯状,框架41向下沉入电路基板2的开口21内。第一侧壁410设有卡持芯片模块3的侧边且向内开口的卡槽4101,卡槽4101的开口方向平行于电路基板2。卡槽4101内设有导正凸块4102,导正凸块4102位于卡槽4101的中部,芯片模块3的相对应的侧边开设有导正槽31,导正凸块4102与导正槽31配合,起到导正及限位芯片模块3的作用。请结合参阅图7,卡槽4101的下侧边4104较其上侧边4103向卡槽4101开口外突伸,下侧边4104可支撑芯片模块3且方便芯片模块3的侧边插入卡槽4101中。卡槽4101的上侧边4103于卡槽4101的开口处设置有导角4105,亦可导引芯片模块3的侧边插入卡槽4101中。请结合参阅图8,第二侧壁411内侧也为阶梯状,可支撑芯片模块3的一侧边。第一侧壁410及第二侧壁411的长度分别与芯片模块3的对应侧边长度相等。
框架41上还设有卡固芯片模块3的卡固装置43,其相对于卡槽4101设置,并设置于第二侧壁411远离第一侧壁410的末端。本实施例中,卡固装置43为弹性的卡勾,卡勾的高度与卡槽4101的高度相当。该卡固装置43卡扣于芯片模块3的相对于卡槽4101的侧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31409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