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风扇固定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0920313288.2 | 申请日: | 2009-10-2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488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11 |
| 发明(设计)人: | 李占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F1/18 | 分类号: | G06F1/18;G06F1/2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18109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风扇 固定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风扇固定装置,特别是指一种用于电子设备上的风扇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业的蓬勃发展,计算机科技的不断进步,作为计算机高性能产品的服务器处理能力也越来越强。服务器的构成与电脑有很多相似之处,诸如有CPU(中央处理器)、内存、硬盘、各种总线等等,只不过它是能够提供各种共享服务(网络、数据库、文件、打印等)以及其他方面的高性能应用,它的高性能主要体现在高速度的运算能力、长时间的可靠运行、强大的外部数据吞吐能力等方面,是网络的中枢和信息化的核心。而一旦服务器发生故障,其所带来的经济损失将是难以预料的。
要维持服务器不间断的工作,服务器内部的散热能力就显得至关重要,没有强劲的、持续的散热风扇是绝对不行的,而当服务器内使用高频CPU和磁盘阵列技术时,散热问题就显得更加重要。然而,风扇转速越高,震动越大。使用螺丝将风扇固定于电脑机壳内时,电脑机壳受到震动后,螺丝与其相接触的铁件之间也产生噪音,这样,在服务器的内部则会产生很大的噪音。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内容,有必要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风扇固定装置。
一种风扇固定装置,包括一侧板、一固定于所述侧板的紧固件及一阻隔所述侧板与所述紧固件的U形减震结构,所述减震结构设有一用以容置所述紧固件的容置空间。
优选地,所述减震结构的外侧向内凹陷形成一将其固定于所述侧板边缘的凹槽。
优选地,所述侧板相应于所述紧固件开设有一倒葫芦形通孔,所述凹槽容置所述通孔周边的侧板边缘。
优选地,所述倒葫芦形通孔包括一固定所述紧固件的窄部和一将所述紧固件从其中解锁的宽部。
优选地,所述减震结构收容所述紧固件的一侧突设有若干向所述减震结构的内侧延伸的凸楞,用以缓冲所述紧固件。
优选地,所述减震结构向所述侧板的一侧突设有若干用于抵触所述侧板的凸块。
优选地,所述U形减震结构设有两自由端,两自由端分别向外弯折形成一漏斗形的开口。
优选地,所述紧固件为一铆钉。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风扇固定装置的较佳实施方式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所述风扇固定装置包括一阻隔所述侧板与所述紧固件的U形减震结构,所述减震结构设有一用以容置所述紧固件的容置空间,从而在所述风扇固定装置产生震动时,该减震结构可达到良好的减震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风扇固定装置的较佳实施方式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风扇固定装置的较佳实施方式的另一立体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风扇固定装置的较佳实施方式中减震夹的立体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风扇固定装置的较佳实施方式中减震垫的立体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风扇固定装置的较佳实施方式中减震垫的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风扇固定装置的较佳实施方式的立体组装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风扇固定装置的较佳实施方式的另一立体组装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为一具有减震结构的风扇固定装置30,所述风扇固定装置30固定于一电脑机壳20中用以容置若干风扇10。
所述电脑机壳20底板上设有若干凸柱21,每一凸柱21上设有一螺孔22,用以与一螺钉23相结合。
所述风扇固定装置30具有两长形的相对侧板31、32,所述两侧板31、32的间距大致等于风扇10的长度。所述侧板31底缘延伸形成若干可固定于电脑机壳20上的底边35。所述底边35上开设有一安装孔351,所述安装孔351自所述底边35的外缘延伸至中部,形成一导入部3511及一连通所述导入部3511的容置部3512。所述容置部3512呈圆形,所述导入部3511的宽度小于所述容置部3512的直径。所述两侧板31、32之间形成一可收容多个风扇的收容空间。所述侧板32上开设有若干倒葫芦形的通孔33。所述倒葫芦形通孔33包括一固定所述铆钉36的窄部和一将所述铆钉36从其中解锁的宽部。
请参阅图2,所述风扇固定装置30相对应于所述通孔33开设有若干圆形通孔34。若干铆钉36(紧固件)可铆合在所述通孔34上用以穿过所述通孔33来固定所述侧板3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31328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笔记本电脑的备用电源设备
- 下一篇:壳体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