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多层管材无效
| 申请号: | 200920313054.8 | 申请日: | 2009-10-2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61198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25 |
| 发明(设计)人: | 柳庆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皮尔萨管业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L9/14 | 分类号: | F16L9/14;B32B1/08;B32B17/02 |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蒙商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14 | 代理人: | 徐小蓉 |
| 地址: | 201400 上海市奉***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多层 管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管材,具体指的是一种具有多层材料层的新型管材。
背景技术
常见的管材都是包含两层或三层材质层,如附图1所示的现有技术管材分层示意图。图1(1)所示的传统管材包括三层材质层,从外及内依次为外层产品纯原料层、玻纤增强层以及抗菌层,从图中可见,其中抗菌层壁厚过厚,造成相当的资源浪费。
图1(2)所示的传统管材则包括两层材质层,中间没有玻纤增强层,这样在使用时,管材的水压承受力小,受热胀冷缩影响明显,且容易造成漏水现象和外观变形等。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根据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新型多层管材,将玻纤增强层内外两层均设计成产品原料层,内外合璧加固玻纤增强层,使管材抗压抗温性更加突出,同时减少纳米抗菌层的壁厚,节省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实现由以下技术方案完成:
一种新型多层管材,该管材由外至内依次为外层产品纯原料层、玻纤增强层、产品二级原料层以及抗菌层。
上述抗菌层为纳米抗菌层,所述纳米抗菌层壁厚小于外层产品纯原料层、玻纤增强层或产品二级原料层中任何一层壁厚。
上述外层产品纯原料层与产品二级原料层材质相同,壁厚一致。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本实用新型的新型多层管材外观美观性好,使用过程中不易热胀冷缩,抗压、抗温性更加突出,节省了抗菌原料,减少了成本同时也达到了抗菌的目的;整体产品设计集抗菌、抗压、节能、卫生、自洁于一体,内壁光滑,不结水垢,耐热性、抗菌性更为突出。
附图说明
图1(1)为现有技术管材分层示意图;
图1(2)为现有技术管材分层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管材分层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特征及其它相关特征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以便于同行业技术人员的理解:
附图1-2中标号1-4代表的是外层产品纯原料层1、玻纤增强层2、产品二级原料层3、纳米抗菌层4。
附图1(1)、图1(2)所示为常见管材分层组成示意图。图1(1)所示的传统管材包括三层材质层,从外及内依次为外层产品纯原料层、玻纤增强层以及抗菌层,从图中可见,其中抗菌层壁厚过厚,造成没必要的资源浪费。而图1(2)所示的传统管材则包括两层材质层,中间没有玻纤增强层,这样在使用时,管材的水压承受力小,受热胀冷缩影响明显,且容易造成漏水现象和外观变形等。
在本实施例中,将玻纤增强层内外两层均设计成产品原料层,内外合璧加固玻纤增强层,同时减少纳米抗菌层的厚度。本实用新型管材的分层构成如附图2所示。从外及内,其组成及其特点如下:
第一层:纯原料层1采用纯进口原材料,抗高温性能极大。选用红色M80Y60材料,相较于热水管颜色,起到警示作用以及小心高温灼烫的视觉效果。
第二层:玻纤增强层2。采用暗红C40M100Y80,视觉上给人强度大,抗压能力强等优越特性。玻纤增强层,使在使用过程中不易热胀冷缩。保持外观美观性。
第三层:产品二级原料层3采用纯进口原材料抗高温性能极大。选用红色M80Y60,相较于热水管颜色,起到警示作用,小心高温灼烫的视觉效果。与第一层内外合璧加固了第二层玻纤增强层,使管材抗压抗温性更加突出。本实施例中,外层产品纯原料层与产品二级原料层材质相同,设计壁厚一致。
第四层:抗菌层。抗菌层为纳米抗菌层4,选用Y40的淡黄色,突出纳米抗菌层。纳米抗菌层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率极高,是健康环保产品。
由于添加了产品二级原料层,加固了第二层玻纤增强层,相应的挤压了纳米抗菌层的壁厚空间。本实施例中,纳米抗菌层设计壁厚远小于外层产品纯原料层、玻纤增强层或产品二级原料层中任何一层壁厚。
由于较传统管材减小了壁厚,节省了抗菌原料,减少了成本同时也达到了抗菌的目的。
整体产品设计集抗菌、抗压、节能、卫生、自洁于一体。内壁光滑,不结水垢,耐热性、抗菌性更为突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皮尔萨管业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皮尔萨管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31305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顺酐加氢制丁二酐用反应器
- 下一篇:一种旋压机用的刀具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