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重物与软质材料连接固定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0920312609.7 | 申请日: | 2009-10-1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305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21 |
| 发明(设计)人: | 虞洪;张光蓉;张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5D19/44 | 分类号: | B65D19/44 |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 51124 | 代理人: | 杨冬 |
| 地址: | 621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重物 材料 连接 固定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重物与软质材料连接固定结构,尤其是在重型包装领域中重型货物与包装件(比如纸质托盘)连接固定的结构。
背景技术
瓦楞纸板、蜂窝纸板、发泡EPS等软纸材料因其轻质、经济、环保等特性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产品的代木包装方面。该类材料应用于重型产品包装时,由于其密度低,质软的特性,使得在承受局部重压、拉力、剪切力时容易损坏,被包装物容易突破包装的限制而失去稳定性,无法实现运输和保护功能。因此重物与软质材料的有效连接和固定成为了纸质重型包装的难题,制约了纸质重型产品包装的推广和应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解决重型货物与软质材料之间连接固定问题的重物与软质材料连接固定结构。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重物与软质材料连接固定结构,软质材料通过其上固定的硬质材料连接加强件与重物连接。
进一步的是,所述的硬质材料连接加强件由上件和下件组成,上件和下件之间采用自锁结构连接。
作为上述方案的选优方式是,硬质材料的上件位于软质材料上平面内,下件位于软质材料下平面内。
进一步的是,所述的自锁结构,由垂直于上件的细长凸起上的内螺纹和垂直于下件的细长凸起上的外螺纹组成;所述的内螺纹与所述的外螺纹相适配;上件、下件的细长凸起的中心沿长凸起设置有通孔;上件、下件均为圆形。
进一步的是,硬质材料连接加强件的高度略小于软质材料的厚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货物与软质材料通过螺栓连接固定。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根据需要包装的重型货物的安装固定孔位置,在软质包装材料的相应位置上连接硬质材料,再将软质包装材料通过所连接的硬质材料与重型货物连接固定,从而有效解决了重型货物与纸质板材为代表的软质材料之间的连接固定问题。硬质材料由上、下件组成,上、下件之间通过自锁结构连接,自锁性好,装配过程简单、效率高。硬质材上、下件细长凸起的中心可以设置有孔,也可以不设孔,使用上述结构的包装材料与货物的固定方式可以是螺栓固定,也可以是捆绑固定,方便适用于不同货物的包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重物与软质材料连接固定结构的软质材料上孔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重物与软质材料连接固定结构硬质材料上、下件及装配完成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重物与软质材料连接固定结构硬质材料连接固定到软质材料上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软质材料10,硬质材料20,硬质材上件21,硬质材料下件22。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这种解决重物与软质材料连接固定的结构,是利用增加面积分散应力原理,使用高密度硬质材质在软质材料上局部安装,在软质材料的两个平行外表面增加高密度连接加强件,大幅提高软质板材的受力能力,实现重型产品与低密度软质包装件之间的固定与连接。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连接固定结构:根据重物上运输安装孔位置或支承位置,在软质包装基材如瓦楞纸板、纸蜂窝板、发泡塑料等承载体上安装硬质材料连接加强件,再将安装有硬质连接加强件的软质包装材料连接固定到重物上,对重物进行包装,这样很容易的实现在包装主体预留孔或支承位置上的固定安装或定位。重型产品可以通过连接固定加强件中心的通孔与包装件连接固定成为一个整体;或支承位作用于硬质连接加强件上,通过捆绑等方式与包装件连接固定成为一个整体。在软质材料10上安装硬质材料连接加强件的的结构有多种,如在制造软质材料10的过程中嵌入网状的硬质材料,又如在软质材料10表面全面贴硬质材,但以上结构制造成本高,软质材料10与硬质材料之间固定不牢,效果极差,也不利于与重物的连接固定。所以最好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重物与软质材料连接固定结构。
下面结合示意图对本实用新型作一步的说明。
参看图1,为了便于硬质材料20的安装,在软质材料10上预留有比硬质材下件22细长凸起略小的孔,孔比细长凸起略小是为了使安装后更牢固,所述孔的位置和数量根据重型货物上安装固定孔位或支承位置以及数量确定,图中仅示出一个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31260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球铰刀的精研装置
- 下一篇:机床导轨防水防护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