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太阳能供电系统无效
| 申请号: | 200920312250.3 | 申请日: | 2009-10-1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500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11 |
| 发明(设计)人: | 葛炽昌;陈嘉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琏电子(上海)有限公司;寰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N6/00 | 分类号: | H02N6/00;H02M3/1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01600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太阳能 供电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供电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太阳能供电系统。
背景技术
太阳能是本世纪人类的主要能源之一,至2050年,世界30%电力生产将主要依靠太阳能,太阳能作为一种既环保又取之不竭将取代传统的水力、火力发电模式。太阳能供电系统是一种将太阳光的光能转化为直流电能的系统,转换得到的直流电经过处理后转换为交流电后并入电网,以供人们生产生活所需。
然而传统的太阳能供电系统包括太阳能电板,太阳能电池板由多个并联设置的光伏模组组成,而每个光伏模组由光伏电池串联而成,由于设计制造标准不同,导致每个光伏模组所包含的光伏电池的个数也不同,使得每个光伏模组的输出电压不同。当接入负载时,就会使得有的光伏模组处在满负荷工作状态下,而有的光伏模组处于闲置状态,导致太阳能电池板的工作效率不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具有较高工作效率的太阳能供电系统。
一种太阳能供电系统,其包括太阳能电池板、汇流排及变流器;所述太阳能电池板包括多个并联的光伏模组,所述每个光伏模组包括多个串联的光伏电池及与所述多个光伏电池串联的直流转换器;所述光伏电池用于将光能转化为电能;所述直流转换器将每个光伏模组中光伏电池所产生的电能的电压转化为相同的电压值,并将转化后的电能接入到汇流排;所述变流器与汇流排电性连接,并将汇流排中的直流电转化为交流电。
优选地,所述光伏模组还包括第一二极管,所述第一二极管包括阳极及阴极,所述阳极与直流转换器相电性连接,所述阴极与汇流排相电性连接。
优选地,所述汇流排包括第一总线及第二总线,所述第一总线与第一二极管的阴极相连接。
优选地,所述直流转换器包括最大功率追踪器,所述最大功率追踪器用于对光伏模组在某一时刻产生的最大功率进行追踪,以找到光伏模组最大功率产生的状态。
优选地,所述直流转换器还包括第一电容、控制模块、电阻、电感、电子开关、第二二极管及第二电容;所述最大功率追踪器包括分别连接于串联在一起的光伏电池的正极和负极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第一输出端及第二输出端,所述第一电容连接于第一输出端与第二输出端之间,且第二输出端接地;所述控制模块包括连接于最大功率追踪器的第一输出端的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通过电阻与最大功率追踪器的第一输出端相连接的电源端及控制端;所述电感的一端连接于最大功率追踪器的第一输出端;所述电子开关包括连接于电感的另一端的第一端、接地的第二端及控制端,该电子开关的控制端与控制模块的控制端相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与电子开关的第一端相连接,阴极与控制模块的第二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的一端连接于第二二极管的阴极,其另一端接地。
优选地,所述电子开关为三极管。
优选地,所述每个并联的光伏模组的输出电压与输出电流间有相似的斜率,以达到并联的功能。
与现有技术相比,所述太阳能供电系统通过在光伏模组中设置直流转换器,使得每个光伏模组中光伏电池所产生的电能的电压经过直流转换器转化为相等的电压值,在接入负载时每个光伏模组都能同时提供电能,有效提高了太阳能电池板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太阳能供电系统架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太阳能供电系统的直流转换器的电路示意图。
图3为图1中太阳能供电系统的光伏模组的负载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及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太阳能供电系统100,其包括太阳能电池板10、汇流排20及变流器30;所述太阳能电池板10产生的电能流入汇流排20,所述变流器30将汇流排20中的直流电转化为交流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琏电子(上海)有限公司;寰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国琏电子(上海)有限公司;寰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31225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