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流体自动过滤的回流反洗机构无效
| 申请号: | 200920311642.8 | 申请日: | 2009-09-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163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30 |
| 发明(设计)人: | 郑业;郑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业 |
| 主分类号: | B01D29/68 | 分类号: | B01D29/68;B01D46/42 |
| 代理公司: | 瑞安市翔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3222 | 代理人: | 陈向东 |
| 地址: | 3252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流体 自动 过滤 回流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流体自动过滤回路反洗结构,如空气、水的自动过滤回路反洗净化等,尤其涉及车船动力空滤、机滤、燃油过滤装置的回路反洗自动过滤机构。
背景技术
公知技术的流体过滤量大面广,都是堵塞型的普通过滤装置,由于没有反冲洗功能,因此越滤越堵,工作一段时间流体便过不去了,就需要停机更换或拆换滤芯,这种工作方式,已经难以胜任在现代的动力或机器上的过滤任务。传统的以机电信号控制反冲洗功能的自动过滤器因装置复杂,价格昂贵,使数量众多的如中小功率的柴油机想用,但是考虑到性价比,又不得不放弃采用。本申请人在2007年针对上述问题发明了《自动净化节能过滤器》,发明专利申请号为200710066624.3。基本上满足了柴油机燃油自动过滤需要,经过近年的试验使用,发现原设计的换流结构尚存在不足,换流体转速不高,稳定性不够,使用范围也只是提到柴油机燃油自动过滤,有局限性。因为,换流体旋转没有芯轴依靠,旋转时与周边发生碰撞,摩擦力矩大,没有利用回流反冲洗力,影响了换流体旋转频率和工作的稳定性。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提供一种能适应各种流体自动过滤要求,过滤精度颗粒小于5微米,能利用流体正向及反冲流动能量,并且工作稳定可靠,使用效率更高的自动过滤结构。为了达到所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该种流体自动过滤的回流反洗机构,包括有安装在一起的上壳体及下壳体,所述上壳体包括有流体入口、回流出口,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内设有一上隔板,所述隔板上设有导向通孔,所述导向通孔连通上下壳体的内腔,所述上壳体内具有一流体换流室,该流体换流室内具有一可以转动的桨叶及挡板,所述下壳体内至少设有两个滤芯,所述滤芯的上开口与上隔板的通孔相对应,所述下壳体内设有一下隔板,所述下隔板上设有污油通孔,所述污油通孔与滤芯的下开口相对应,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换流室内设有一空心轴套,所述桨叶及挡板与空心轴套连接,所述空心轴套在其挡板下部的位置处设有一开口,所述空心轴套内设有开口向上的空心芯轴,所述空心芯轴的轴壁上分布有通孔,所述空心芯轴安装在上隔板上。
所述上隔板的通孔分为两段,并相互连接,其上段通孔相对于下段通孔斜向设置,其斜设的方向与换流室内流体流动的方向基本一致。
所述空心轴套上设有一配重平衡块,该平衡块套装在空心芯轴上,该配重平衡块可以使换流体底部周边在转动时其底面能紧贴上隔板上的油膜。
所述滤芯芯架外设有上下重叠的环绕金属丝,所述各金属丝之间具有供流体通过的缝隙。
所述流体入口沿着壳体内的切线方向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换流体有若干均布的桨叶,并且在上隔板上设置具有角度的导向通孔,能充分利用流体正向流动的流体和从斜设的导向通孔出来的而产生的回流反冲洗冲力。该冲力会使流体与桨叶转动方向产生一合力,使换流体的旋转频率加快。而桨叶与挡板因为有芯轴依靠旋转,所以转动更稳定,没有了桨叶与挡板对壳体内壁的摩擦力,从而使整个系统的工作安全可靠,大大提高了自动过滤效果。另外,将进油口的进油方向从换流体的顶部改进到现在的壳壁内切向设置,也就是壳体的切线方向,使流体从进油孔进入时产生一最大的冲击力距使桨叶转动,并使换流体的旋转获得了最大的流动能量,从而大大提高了换流体的旋转频率及工作稳定性和可靠性,并取得了明显效果。
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隔板导向通孔结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业,未经郑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31164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三维触发式测头活动球复位机构
- 下一篇:基于立体视觉的汽车轴距左右差检测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