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功能宫内节育器放置器有效
申请号: | 200920310764.5 | 申请日: | 2009-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29196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21 |
发明(设计)人: | 程建民;向欣方;孙立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市医疗器械厂 |
主分类号: | A61F6/18 | 分类号: | A61F6/18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鼎和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1 | 代理人: | 朱瑜 |
地址: | 300193***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功能 宫内 节育 放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计划生育器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多功能宫内节育器放置器。
背景技术
目前医学临床上使用的宫内节育器放置器大体上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属于专用型,即此种节育器只配带一种放置器,专门放置此种节育器,其他放置器不能替代,这种放置器一般都有其特殊装置,稍有不慎即报废处理;另一类适用于放置多种结构节育器的放置器,此类放置器的结构包括推杆、套装在推杆外部的放置管及以滑动配合方式套装在放置管外部的定位器构成。由于推杆为刚性直杆,不符合妇女生理特性,定位器尺寸小且采用硬质材料制作,因此在操作时需要医务人员双手配合操作方可完成节育器的放置,不仅增加了医务人员的操作难度,同时还容易划伤受术者的宫颈口,进而给受术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便于操作且可减轻受术者痛苦的多功能宫内节育器放置器。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多功能宫内节育器放置器,包括导向放置管、套装在导向放置管内的与其呈动配合的推杆及配合套装在导向放置管外壁上的软体定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放置管下端连接有手柄,在手柄上通过导向滑槽安装有与推杆固连的控制推钮,手柄下端部开有小槽,导向放置管外壁上设有刻度,所述定位器为弹性体定位器。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所述弹性定位器是由定位导向套上制有与其连为一体的弹性环构成。
所述推杆为设有一定弧度的弧形推杆。
所述手柄两侧面还设有用于防滑和便于手握的圆弧握槽。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推杆设计为有一定弧度的结构,不仅符合妇女生理特性,而且还便于医务人员操作;软体定位器采用定位导向套与弹性环连为一体的结构,并将导向放置管下端连接有其上配装可滑动的控制推钮的手柄,因此在操作时医务人员推动控制推钮即可完成节育器的放置,这样不仅方便了医务人员的操作,提高操作效率,同时还可避免划伤受术者的宫颈口,使受术者无痛楚的感觉。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中:1、手柄;1-1、圆弧握槽;2、压盖;3、推钮导向滑槽;4、控制推钮;5、导向放置管;6、弹性定位器;6-1、定位导向套;6-2、弹性环;7、推杆;8、刻度。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发明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请参阅图1和图2,多功能宫内节育器放置器,包括导向放置管5、套装在导向放置管内与其呈动配合的推杆7和配合套装在导向放置管外壁上的弹性定位器6,推杆7为设有一定弧度的弧形推杆,这样不仅适合妇女生理结构特征,而且还可方便医务人员操作。所述导向放置管下端通过压盖2固定连接有手柄1,在手柄上开有推钮导向滑槽3,手柄通过推钮导向滑槽3安装有与推杆固连的控制推钮4,控制推钮可在手柄的导向滑槽内往复运动。手柄下端部开有用于穿引固定节育器尾丝的小槽,手柄两侧面对称设有多个用于防滑和便于手握的圆弧握槽1-1。导向放置管外壁上设有刻度8,为防止在操作时划伤受术者宫颈口,在导向放置管上端口制有圆滑倒角。所述软体定位器为具有缓冲功能的弹性定位器,是由定位导向套6-1上制有与其连为一体的弹性环6-2构成,弹性环压缩后至定位导向套,这样不仅便于医务人员两次推进的操作要求,同时可使受术者感觉更舒适。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
1将尾丝从手柄下端的小槽中拉出,呈放松状态。
2将节余器置于导向放置管中。
3将弹性定位器移至子宫探针,探得的深度值与导向放置管上的刻度相符。
4原始控制推钮在手柄中推钮导向滑槽的下方,此时向上轻推控制推钮,将节余器送出导向放置管。
5用导向放置管将节余器推至合适位置。
6将导向放置管轻轻从子宫内退出。
7将尾丝按要求或合理位置剪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市医疗器械厂,未经天津市医疗器械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31076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